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SAP CO功能詳解

1. 第一部分 間接費用管理
1.1. SAP R/3 系統中的財會子系統
財會子系統概況
1.1.1.1. 企業結構的變化
企業經營管理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推動了世界範圍內企業結構的變化, 並且使業務流程日益複雜。 這種趨勢推動了產品和業務流程的革新和對 資訊高速公路的應用。 所有這些都要求以更短的反應時間來進行更多的 協調與控制工作。 有時效性的決策必須基於不斷地提供的即時的資訊。
SAP R/3 系統提供包括所有領域的業務處理流程的集成的解決方案。
1.1.1.2. 管理手段
由財務會計、 管理會計和金庫三個模組組成的財會子系統是整個解決 方案中重要的部分。 通過財會子系統內不同的模組之間的聯繫和與其他 應用模組如後勤和人力資源模組的集成, SAP R/3 的財會子系統就成為 公司所有部門的管理工具。 與後勤供應鏈中從采 購到銷售的資料介面能 夠優化經營管理業務流程, 而包括與客戶、 供應商以及金融機構的策略 性業務夥伴在內的功能則更進一步強化了 SAP 的解決方案的有效性。

1.1.1.3. 決策的基礎
除了提供財會資料, 財會子系統必須首先為公司的戰略決策處理經營 資料。 對經營狀況的計畫、 控制和監測功能都已經加入到文檔和管理功 能中。
SAP R/3 系統的財會子系不受公司規模的局限。 小到一個銷售代理辦 事處, 大到一個跨國集團公司均可以應用其功能。 該系統同時也能適應 不同行業和國家的需要。
預先設定的系統可以直接用於不同的行業, 例如特別設置的會計科目 表等
1.1.1.4. 國際性的應用系統
對於跨國公司, R/3 系統提供了可塑性很強的可應用於不同國家的功 能。 R/3 系統能夠 滿足一些主要的工業化國家在多語種、 多幣種以及那 些在稅收政策、 報表和支付方式方 面的特殊需求。 運用 SAP R/3 系統可 以構築一個能夠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子公司進行法 定會計合併的會計系 統。
1.1.1.5. 主要功能模組

SAP R/3 財會子系統向您提供一整套強有力的應用模組。
財務會計 (FI): 由總分類帳、 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 固定資產、 法定 合併以及特殊統計會計功能組成;
金庫模組(TR): 由現金管理、 金庫管理和基金管理組成;
管理會計(CO): 由一般費用成本核算、 生產成本核算和獲利能力分析組 成;
以上模組提供了處理經營管理業務的基本功能, 並且滿足了基於決策 需求的報表功能。SAP R/3 系統還針對您的業務提供了一些集成的、 強 有力的附加功能。
投資管理(IM): 該模組允許用戶在整個公司範圍內對資產投資項目作計 劃, 並且對每一項具體的投資進行控制。
業務計畫與控制(EC): 包括管理合併和利潤中心會計核算。
1.2. 管理會計中的組織結構
在集成化的R/3系統中, 內部會計和外部會計之間有直接的聯繫。 在 管理會計的組織結構和財務會計的組織結構之間顯然也有關係。

1.2.1. 財務會計中的組織單位
1.2.1.1. 會計科目表
會計科目表是會計定義的一個結構計畫, 用於記錄價值和價值流, 以 便有序地列出科目。 會計科目表由財務會計和成本及收入 要素會計共同 使用。 會計科目表中的專案可以同時是財務會計中的費用/收入科目和成 本及收入要素會計中的費用/收入要素。

1.2.1.2. 公司代碼
公司代碼是法定會計中最小的組織單位, 處理全面的財務會計。 包括 記錄所有必須記帳的事項, 以及為各個合法的科目結算創建全部審計線 索, 如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1.2.1.3. 業務部門
業務部門是集團公司內部按業務區分的組織結構, 如業務範圍、 利潤 中心或地區集團等。 在業務部門層次可以生成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
業務部門是外部會計的一個組織單位, 它相應於一個單獨的業務範 圍, 或者企業中的經營部門, 輸入財務會計中的憑證可以分配給它。

1.2.1.4. 功能範圍
職能部門按銷售管理會計的要求將營業成本劃分成若干職能, 如像管 理、 銷售、 市場動作、 生產、 或研究開發。

1.2.2. 管理會計核算中的組織單位與物件
在R/3系統中, 成本及收入要素會計是由同一個成本控制範圍來處理 的。 根據企業的要求, 可將一個或多個公司代碼分配給這個成本控制範 圍。 分配幾個公司代碼是有意義的, 例如, 在使用集中化管理會計核算 的大集團公司中就是如此。
在與管理會計有關的科目設置的情況下, 用戶不但要指出成本或收入 要素, 還要指出成本是在何處產生的, 或者為何產生。
由於這個原因, 或為了將成本分配給收入部門, 就引入了若干科目設 置物件: 成本中心、 定單、 工程業專案、 成本對象、 等等。 價值被複 制入成本及收入要素中的各個物件, 它們相當於財務會計中的科目。

1.2.2.1. 成本控制範圍
成本控制範圍是大企業集團中的一個組織單位, 對它可以進行完整的 全面的管理會計。
一個成本控制範圍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公司代碼, 如果需要, 它們可 以使用不同貨幣。 相關的公司代碼必須全都使用同一個會計科目表。
所有內部分配事務都只涉及同一成本控制範圍中的物件。

1.2.2.2. 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是會計科目表中的一些科目, 在一個成本控制範圍中用於記 錄生產要素中的有關費用。

1.2.2.3. 收入要素
收入要素是會計科目表中的一些科目, 在一個成本控制範圍中用於記 錄經營活動的總量。

1.2.2.4. 利潤中心
利潤中心代表一種面向管理的 (即用於內部控制的) 企業部門。 將銷 售管理會計核算或期間會計核算出的收入轉給利潤中心。
1.2.2.5. 投資中心
通過顯示有限的資產, 一個利潤中心可以擴大成一個投資中心。 投資 中心在SAP系統中表現為帶有相應標記的利潤中心。 根據這個標記, 即 可分配固定資產或流動資產的不同專案。
1.2.2.6. 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成本控制範圍內的組織單位, 它代表成本發生的部門。 可 以按不同的觀點來實行劃分, 如按功能分、 或按責任分。
建立成本中心是為了能有差別地將直接成本分配給銷售業務 (成本計 算功能), 和能對企業中產生的成本作有差別的控制(成本控制功能) 。
1.2.2.7. 作業類型
作業類型即將成本中心內的業務按成本分配的觀點加以分類。 價值被 指定一個作業價格, 這個價格是從市場的觀點計算的。
一個成本中心分配給一個或幾個作業類型, 也可以不分配。 成本規 劃、 成本控制、 和成本分配等功能是在成本中心/作業類型的層次上, 或 在成本中心的層次上執行業的。實際成本的輸入則是在成本中心的層次上 進行。

1.2.2.8. 定單
定單指成本控制範圍中的一項簡單任務。 它支持面向作業的成本規 劃、 監測、 和分配、
以下的定單類型是按它們的業務目的來區分的:
• 估算費用 (CO)
• 一般費用定單 (CO)
• 投資定單 (CO)
• 收入定單 (CO)
• 維修定單 (PM)
• 生產定單 (PP)
• 裝配定單 (PP)
• 運行計畫標題 (PP)
• 業務流程定單
1.2.2.9. 生產項目
專案描述複雜的、結構性的任務。 它用來控制和監測日程、資源、 生 產能力、 成本、 收入, 並找出可行性。
工作分解結構 (WBS) 反映了專案的層次結構。 WBS 要素是工作分 解結構的單一結構元素。 它們描述一個具體任務, 或者一個還可以進一 步分解的子任務。
WBS 元素可以賦給一個科目, 而項目則不能。
1.2.2.10. 成本對象
成本物件是生產中的作業單位, 成本可按其來源分配給這些單位。
成本對象是預核算、 即時核算、 及最終核算的主要對象。 除了不同 的“成本物件”實體之外, 在 SAP 系統中還可以集成後勤模組中的下列 專案用作成本物件:
• 採購定單
• 物料
• 生產定單、 裝配定單、 運行計畫標題、 業務流程定單、 網路
• 銷售定單、 工作分解結構要素
1.2.2.11. 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將企業內跨成本中心的程式結合起來。 使用業務流程就能夠 以面向業務的方式構建這種程式。
1.2.2.12. 經營領域
經營領域表示大集團公司的一個部分, 往往根據企業的市場來定義。 對於那些可以用特徵來分類的部分, 如產品範圍、 客戶組、 國別和銷售 管道等, 可以比較成本和收入。 因此這些部分被稱作獲利能力段。 幾個 成本控制範圍可以分配給一個獲利能力段。
1.2.2.13. 獲利能力段
獲利能力段是獲利能力分析中科目指定的術語。 對於一個獲利能力 段, 可以比較成本和收入。 獲利能力段由若干特徵值的結合來定義。
它可以作為 R/3 系統中已有的特性和術語 (例如客戶、 產品、 銷售 部門) 來使用, 由用戶自定義 (例如, 定單大小等級) 。
1.2.2.14. 對象分類
物件分類將 CO 中的物件分配給共同的成本控制範圍。
• 一般費用管理 (例如成本中心)
• 生產成本管理 (例如成本要素)
• 投資管理 (例如投資定單)
• 銷售管理 (例如獲利能力段)
雖然某些物件類型一般是賦給一個分類。 (例如成本中心可賦給一般 成本管理) 。 但對於其他物件如定單和工程業專案, 分配則是在相應的 主記錄中進行。

1.3. 一般費用管理
間接費用
間接費用是不直接賦給成本物件的各種成本。 間接費用分為實際一般 成本和人為的一般費用。 雖然人為的一般費用原則上說可以分配給成本 物件, 但由於輸入困難一般並不這樣做。
近年來間接費用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急劇上升。 結果, 在間接費用 部門工作的人員所占比例也從 50 年代的 25-30% 上升到 1984 年的 50% 以上。 這不但影響到間接費用開支較高的服務行業, 而且也影響到製造 業。 在美國作的一項調查表明, 在機械工程業和電子工業, 間接費用的 比例達到了 80%。 在製造業企業, 間接費用比例的升高通常是由於業務 結構變化, 這種變化一般會導致成本結構的偏移。 例如, 增加使用自動 化技術導致於按比例的間接費用, 而這是以可直接分配的生產成本作為 代價的。 類似地, 製造深度的減少, 可使成本移向間接費用部門, 因為 發生了大量採購業務。
1.3.1. 一般費用管理
一般費用管理的任務就是計畫、 分配、 控制、 和監控間接費用。
計畫間接費用允許定義標準, 這些標準使得對內部作業的成本控制和 分配得以進行。
所有間接費用都歸集到發生業務活動的成本中心中。 許多憑證都能用 於記錄附加費用。 利用這些憑證, 間接費用可以歸集到其來源。
在會計期間末, 所有分配都已完成之後, 計畫成本 (目標成本) 經 過用開工率調整, 同相應的實際成本加以比較。 目標與實際之間的差值 可以由其產生的原因來分析, 以便今後管理會計中繼續加以控制。
在這本小冊子中, 一般費用是按下列的方法來構造的:
1.3.2. 成本和收入要素會計
成本和收入要素會計表示了成本和收入。 其定義基於費用的支出成本 和機會成本。 作為成本要素會計的一部分, 它也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 對帳。
1.3.3. 成本中心會計
有了成本中心會計就能夠決定, 在企業中哪一種成本發生在什麼地 方。 成本被分配給企業中成本可受到影響的那些部門。
1.3.4. 內部作業分配
在間接費用部門, 按來源進行分配特別困難。 有一個對這個任務很適 宜的工具就是內部作業分配, 其中, 由成本中心產生的作業被用作成本 的參考數額。
1.3.5. 一般費用定單和項目
一般費用定單可用來計畫、 監控以及分析實際任務的費用, 如準備一 個展覽會的費用。 此外, 有了一般費用定單, 就有可能詳細得多地控制 成本中心。
1.3.6.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
不同於面向責任和功能的成本中心會計,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為涉及 幾個成本中心的作業提供了一個基於作業的和跨功能的視角。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在另一本小冊子中說明。
1.3.7. 管理會計方法
R/3 的管理會計模組可以描述所有共同的管理會計核算業務。 不同的 業務流程並不一定要按它們的純粹形式來實施。 根據企業各部門的要 求, 有可能在單一管理會計系統中並行地實施不同的業務流程。
系統根據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了所有計劃和分配成本的功能, 用戶通過選擇不同的計畫類型和功能, 決定在企業的每個部門中使 用哪一種業務流程。
1.3.7.1. 業務導航器
SAP 提供一系列實施工具, 以一種結構化的方式完成 R/3 專案的實 施。 這些工具之一是 R/3 參考模型, 它包含以圖形說明 SAP R/3 系統各 應用組成部分業務活動的範圍和 R/3 系統所支援的業務流程。 R/3 的參 考模型可以用業務導航器來顯示成組成部分圖或者業務流程圖。
在一般費用管理模組, 業務流程圖用實例表明, 下列經常用的成本 會計程式如何轉換到 R/3 系統中。
• 分攤程式
分攤程式表現在總體成本核算的基礎上操作的計畫與實際核算。 並 不將成本分解成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組成部分, 間接費用則用分攤程 序按一定的識別字“分配”給成本接受方或者產品。
• 一般附加費計算
一般附加費計算實際上與分攤程式, 即總體成本核算基礎上的計畫 與實際管理會計相似, 在此情況下同樣不將成本分解為固定的和按 比例的組成部分。 只決定勞動成本, 即使用成本中心計畫中規定的 計畫小時生產率, 用以估價作業的數量結構。 其餘間接費用則越過 一般費用計算而轉到成本接收人或產品。
• 靜態標準成本核算
與上述兩種業務流程不同, 靜態標準成本核算開始就將成本中心結 構分為分配基礎或作業類型和作業分配。 在此情況下成本也不分解 為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的組成部分,計算的作業價格作業計畫轉入計 算評估作業的數量結構。
• 用生產成本核算計算出的產品成本可用於分析獲利能力, 以便在全 面成本核算的基礎上評估已銷售的產品的成本
• 基於邊際成本的靈活的標準成本核算
與靜態標準成本估計不同, 這個程式開始就將成本分解為固定的 和按比例的組成部分。 用作業價格計算得到的計畫作業價格從工作 計畫轉入成本評估中, 有分析的成本計畫和由它計算出的按比例 成本改進了基於邊際的決策, 例如在需要確定短期產品價格價格 下限時的情況時。 同時, 成本物件控制則在全成成本核算的基礎 上決定產成品的成本。
• 用產品成本核算算出的產成品的成本可以用於獲利能力分析, 以便 在邊際成本核算或全面成本核算的基礎上評估已售出的產品。 此 外, 將成本劃分成固定的和按比例的組成部分首次使得實際的分攤 邊際要可以獲利能力分析的邊際成本核算中看出來。
用這樣的方式, 業務導航器表現了管理會計的方法如何被移植到 R/3 系統中。


1.4. 成本要素會計
成本要素會計一般理解為管理會計的一部分, 其中, 特定結算期內發 生的成本被記錄和分類。 因此, 管理會計較少地基於會計, 而是較多地 基於有組織的記錄。
在一個集成的會計系統, 如 R/3 中的這種系統中, 絕大多數成本並不 需要專門記錄, 因為有關資料可以從其他模組獲得, 如物料、 銷售等模 塊的業務, 能通過特殊的科目指定, 自動地將有關資料傳送到成本核算 模組中, 甚至不需要通過總分類帳模組的記錄。
記錄的任務可以局限在費用成本和機會成本這一部分, 例如說, 資產 折舊金額可以從資產管理模組中複製, 然而承包商支付這一部分的成本 核算則必須出現在管理會計之中。
此外, R/3 系統的管理會計還有一個任務, 即指出哪些成本是產生於 企業的哪些部門, 以及產生了何種成本流動。 這裏, 所有類型的科目指 定物件 (如成本中心、 任務、 工程項目、 等等) 都能顯示。
在跨公司代碼或跨業務部門的管理會計的情況下, 管理會計中的成本 流動會導致需要在內部和外部會計系統之間進行對帳, 這種對帳要求也 是成本要素會計的任務。
1.4.1. 成本要素計畫
建立成本要素是為了要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記錄、 劃分、 和分配企業 的各種運行費用。
初級成本要素是核算那些發生在管理會計之外的要素, 而估算成本要 素則僅僅與成本核算有關。
1.4.1.1. 初級成本要素
為了按期間審計完整的管理會計, 在管理會計中除財務會計的記帳數 據之外, 一般還需將初級成本要素包括進去。 R/3 的管理會計模組提供 多種方法來計算估算成本。 其目的在於在成本核算基礎上記錄一個期間 內的總經營費用, 並且在需要時將它們和來自財務會計的運行費用對 帳, 並且加以分配。
1.4.1.2. 次級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計畫也包含次級成本要素。 在 SAP 的管理會計模組中它們只 能在管理會計中創建和管理。 它們用於描述內部的價值流動, 例如內部 作業分配、 一般費用計算、 以及結算業務流程等情況。
1.4.1.3. 主數據
下列各項在成本要素主資料中說明:
• 成本要素類型。 成本要素類型決定它是初級還是次級的成本要素, 或者是收入要素。
• 該成本要素的名稱和說明
• 對以于初級成本要素, 科目指定物件可以用為缺損值存儲。
• 是否管理數量以便用成本要素記帳。
在 R/3 的管理會計模組中, 成本要素主資料可隨時間變化。 有效日期 內可對主資料作某些特定的變更, 如關閉或創建一個成本要素等。 所有 輸入均被記錄下來。
1.4.2. 成本要素的分類
成本要素類型決定了對於某個成本要素, 何種分配方法是有效的。 以下列出某些成本要素類型作為例子:
• 成本要素
• 估算成本要素
• 收入成本要素
• 銷售扣除額
• 外部定單結算的成本要素
• 內部定單結算的成本要素
• 分攤成本要素
• 內部作業分配的成本要素
1.4.3. 成本要素組
為了評估、 計畫、 和分配的目的, 有必要將成本要素合併成組, 例 如工資、 津貼等等。 一個成本要素組可以包含任意數目的成本要素。 按 不同的目的再把成本要素組作不同的組合就能產生成本要素的層次結構。
單個的成本要素可以併入不同的層次, 層次的範圍和分類可按要求決 定。 每一層次又可包含任意數量的子層次, 例如, 除了基於成本要素的 層次之外, 還可以按面向物件 (人工成本等劃分) 或面向功能 (採購 等) 的不同準則來分組。
1.4.4. 為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會計中的資料記帳
1.4.4.1. 即時處理
在集成的 R/3 系統中, 所記錄的同管理會計有關的資料都立即轉入管 理會計模組, 這就確保了對成本的即時控制。
已產生的成本從其他模組轉入管理會計, 並被記帳到管理會計中的科 目指定物件。
在傳送處理中, 記帳資料被檢查, 並加上定義的附加特性。
1.4.5. 檢查和特性偏差
1.4.5.1. 參考檢驗
每次對管理會計中的科目指定物件記帳時, 都會啟動參考檢驗。 這不 僅檢查物件是否存在, 同時還會鎖定輸入。
1.4.5.2. 有效性檢驗
除了參考檢查, 還可以將某些檢查指定為有效的用戶可以定義檢查的 邏輯規則, 這些規則可涉科目指定時 R/3 系統已知的所有資料。 此外用 戶也可以設置檢查結果是產生警告還是錯誤資訊。
1.4.5.3. 系統資料來源
實際值可以從以下模組的結算資料中得到, 並傳送到 CO 模組中:
• 財務會計 (FI)
• 物料管理 (MM)
• 銷售和分銷 (SD)
• 資產管理 (AM)
• 人力資源 (HR)
1.4.5.4. 輔助科目指定
管理會計模組從財務會計中收到它的基本資料和總分類的科目記帳。 同時, 記帳憑證中的科目指定條款被擴大到不同的輔助科目指定。 例 如, 科目可賦給創建的成本中心, 或賦給一個任務。 如果一下指定了多 個目標科目指定, 則管理會計模組就使用檢查規則來確保, 只有一個影 響到成本的物件被記帳, 其餘的則作統計管理。
除了初級成本之外, 也能夠記錄相關的條目性質 (數量、 時間、 單 位等) 。
即使用外部會計系統, 所有記帳業務流程同它們的初級成本要素一起 都能通過 SAP 資料介面傳送到管理會計模組中。
結果是一個資料組包含了行專案層次上與管理會計有關的所有資訊。 用這種方式, 資料就可以獨立保存, 而與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的歸檔 期間無關。 在保存的期間內, 管理會計模組中的資訊系統可以獲取 FI 模 塊中的原始憑證。
1.4.6. 估算成本計算
財務會計記錄一個期間內實際發生的費用, 而管理會計則是面向期間內與來源有關的業務費用審計線索。 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 成本要素應作如下的區分:
• 在財務會計中和在管理會計中均相同的記帳資料
• 在財務會計中與管理會計不同的業務費用, 也就是說, 在管理會 計中記帳是按不同的期間、 或不同的數量或評估比率來進行的。
• 相應費用未在財務會計中記帳的成本
後兩種成本要素就是估算成本。 這些成本必須是應計的, 這樣, 與成 本核算相對應的生產要素消耗才能考慮成一種計畫和控制的手段, 而與 商業及稅務法規無關。
必須在管理會計中有時限的費用的典型例子就是員工的福利成本, 如 耶誕節獎金, 為了防止成本在管理會計中隨時間波動, 耶誕節獎金可以 分攤到全年各期間。
估算成本計算可用兩種不同方式進行:
• 估算成本作為一個再發生條目記帳到財務會計, 然後再轉到管理 會計, 在這種情況下, 估算成本的計算在財務會計中而不是在管 理會計中處理的。
• 估算成本在管理會計中用記帳于其中的成本計算。 為此目的可用以下步驟:
• 藉助附加費來計算估算成本
• 用計畫分配=實際分配來計算估算成本
• 藉助目標分配=實際來計算估算成本
如果使用在管理會計中計算估算成本的步驟, 那麼, 為了要在財務會 計中看到這些估算成本計算的記帳, 財務會計中的記帳必須重新記帳。
1.4.6.1. 成本要素的百分比方法
任意多個成本要素都可以結合到一個追溯因數 (TracingFactor)中, 由 這個追溯因數可以算出一個總的百分比值。 這個計算的結果可以在應計 的成本要素之下看到。
例如:
工資單上的一項附加費可以在一個成本要素下看到, 該成本要素用於 分配稱為“預估假期/耶誕節紅利”的估算成本。
也可以有多層次的附加費計算, 這就是說, 追溯因數可以將分配估算 成本的成本要素也包含進去。
1.4.6.2. 計畫=實際的步驟
保險分攤是不適於用附加費步驟的一個例子。 但是, 它們可以用計畫 = 實際的步驟來計提。 分配估算成本的成本要素的計畫成本被用於實際 折舊。
1.4.6.3. 目標=實際的步驟
目標=實際的步驟適用於計算與用途相關的成本。 按此步驟計算估算成 本的一個例子就是對資產的在管理會計領域的折舊處理。在這種情況下, 適於該用途的成本中心計畫估算成本被轉換成實際成本, 按此種步驟計 算估算成本的一個例子則是資產折舊的管理會計折舊。
估算成本可以與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中實際費用的形式、 範圍、 及 時間均無關。
1.4.6.4. 估算成本計算的對象
管理會計應與財務會計保持一致, 就是說, 在餘額中不應出現在財務 會計中看不到的成本。 因此, 對於每一個借項, 例如成本中心計算估算 成本的借項, 都應將一個估算成本計算物件記入貸方, 這個物件就是專 為這種用途而設的。
當費用實際發生時 (例如, 與時間有關的估算成本計算中的耶誕節紅 利支出) , 它就作為一個借項記帳流入選定的估算成本計算對象中。
有些是用戶職責, 譬如說到了年末, 要通過分攤或重新記帳之類方 法, 將結果分析物件的餘額轉入獲利能力分析, 或將它們在成本中心會 計加以分配。
價格差異
實際成本金額並不總是由成本中心經理負責。 它們一定程度上受到價 格變化的影響, 而價格變化在成本計畫時是未知的。 R/3 系統的管理會 計應用程式可以為每一種記帳步驟計算價格變動的影響, 並能將它作為 憑證中的一個“受影響的”專案來加以管理。 在財務會計中記帳的價格 差異的計算, 是以成本要素以及已記帳實際值的百分比為基礎。
在資訊系統中, 成本要素層次上的價格差異可用實際成本的項目列表 來看到。
對帳分類帳
在集成會計系統中, 來自外部和內部會計系統的資料應能容易地總覽 和對帳。 可影響到企業資主負債表和損益表的管理會計內價值流動必須 送入財務會計中。 為了有效地滿足這些要求, 對帳分類帳中的管理會計 資料被壓縮和評估。 如果有的分配跨越了公司代碼、 功能部門、 或業務 部門的邊界, 這些都可以被登記下來, 它們可以自動地在那裏被指定科 目。 為此所需的功能全在對帳分類帳中。
對帳分類帳有以下用途:
• 它用來作為管理會計與總分類帳會計之間按科目對帳的匯總檢查
• 它用來作為總分類帳會計中結清項的資料庫。 這保證了總分類帳 會計中的價值流跨越公司代碼和功能報表的邊界。
• 從總分類帳會計損益科目的觀點看, 它是到達管理會計資訊系統 的一個指引和導言。


1.5. 成本中心會計核算
成本中心會計核算幫助用戶確定在企業的何處將生成何種成本, 並將 成本分配給產生該成本的部門。 此類型的記錄和分配不僅能夠進行成本 控制, 它也能作為其他管理會計核算部門 (例如成本物件控制) 作準 備。
1.5.1. 成本中心
1.5.1.1. 創建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是管理會計核算中可獨立核算和有科目指定的組織單位。 他 們按其代表的職責部門這種方式構造。 這意味著某人將對在該部門內產 生的成本負責。
1.5.1.2. 主記錄
在R/3系統中, 管理會計核算發生在一個成本控制範圍內。 每個成本 中心都屬於一個成本控制範圍。
為了保證法定會計核算和內部會計核算的一致性, 每個成本中心也屬 於一個公司代碼。 對於其他分析核算的要求, 也可以將成本中心分配給 業務部門和利潤中心。 此外, 將計畫、 實際結算及資訊系統的管理會計 資訊存儲到成本中心。 此類管理會計資訊有如下功能:
• 計畫和記帳的一般功能
• 承諾的管理
• 計畫成本、 實際成本、 承諾及統計銷售收入
時間相關的主記錄特性可以更改。 這意味著一個成本中心可以在從一 個會計年度到下一個會計年度內更改其公司代碼。 所有主記錄的更改均 被記錄。
1.5.1.3. 實施
R/3 系統支援成本中心會計核算的模組化實施。 例如, 可以利用成本 中心功能執行成本中心的一個原始輸入, 而不必採用管理會計核算。 如 果已然實施了財務會計, 那麼可對成本中心進行輔助科目配置。 此時, 系統僅進行核查。 如果管理會計核算在晚些時候實施, 那麼也可對已經 運行的成本中心記帳進行重記帳。
1.5.1.4. 成本中心組
R/3 系統中利用成本中心組來對企業的各部門劃分。
為此依據用戶的要求, 綜合了決策、 職責和控制範圍, 系統設立了 成本中心的層次結構。 成本中心構成了該層次結構中的最低層次。 最 高層次的組包括所有的成本中心並由此代表整個企業。 此外, 可以創建 任意數目的組。 例如, 可以根據管理或職能構建。
成本中心組允許對必要的職責範圍進行的評估。 他們也支持計畫和 內 部分配。
1.5.2. 實際成本的記錄和分配
1.5.2.1. 即時業務處理
即時處理能確定在當前期間內 (通常為每個月) 發生在成本中心的成 本並隨時為R/3系統中的其他模組 (生產成本核算、 獲利能力分析等等) 提供必要的資料。
可以對已傳送的實際成本進行進一步的分配。 在期間內發生的與作業 相關分配和發生在期終之間是有區別的。
1.5.2.1.1. 期間內分配
下列是作業相關的分配:
• 內部成本的直接分配 (參見第六章)
• 重記帳
從一個科目指定物件 (成本中心、 職位等等) 到另一個科目指定物件 間的, 與成本核算相關的重記帳主要目的是對那些通過法定會計, 利用 科目指定而生成的記帳資料的改正。
1.5.2.1.2. 期終結帳
當所有已產生的成本齊備時, 下列分配方法就適用於期終結帳:
• 定期重記帳是財務會計中使資料登錄量達到最小化的一個記帳工 具。
• 分配是用於依據初級成本進行的分配。
• 分攤是用於分配初級成本要素和次級成本要素的。
• 估算的成本核算是用於記錄估算成本的 (參見第四章)
• 間接作業分配是用於將作業分配給實際和計畫的。 作業可以從成 本中心發出方 (其基於接收方的資訊難信以計量) 處獲取。
如果必要, 則可以取消這些分配並重新進行。
1.5.2.2. 源於SAP系統的實際資料
1.5.2.2.1. 附加管理會計科目設置
正如在成本要素核算的章節中的所描述的, 利用輔助科目設置在不同 的 R/3 應用模組中記錄初級成本要素。 輔助科目設置也可部分地自動執 行。 例如當將一項資產分配到一個成本中心時, 分配至成本中心的輔助 科目設置自動地處理相關的記帳, 這就使資料登錄工作量達到最小。
1.5.2.2.2. 管理會計憑證
管理會計 (CO) 中所有重要的程式均採用管理會計 (CO) 憑據記 錄。 對原始憑證 (例如從財務會計) 的訪問總能確定在憑證間是否存 在一個因果關係。
1.5.2.2.3. 與其他R/3模組組合
在集成的 R/3 系統中, 成本中心會計核算與下列模組集成:
• 財務會計 (FI) : 源於外部發票或總分類帳記帳的成本 (作為 FI 模組中估算成本部分核算的週期性記帳等等)
• 資產管理 (AM) : 資本折舊和利息傳送到成本中心
• 物料管理 (MM) : 成本中心裏物料的消耗一般費用
• 生產計畫 (PP) : 源于生產訂單的成本 (參見第六章: 作業會計 核算)
• 人力資源 (HP) : 作為費用類科目的工資費用和員工福利費用
1.5.2.2.4. 統計指標
可以對統計指標作計畫並將其記帳到一個成本中心。
這些統計指標可以作為內部分配標準並對之進行分析。 如果需要, 也 可在此創建統計指標組。
統計指標可以從後勤資訊系統傳送至成本中心會計核算。
1.5.2.3. 源於外部系統的實際資料
1.5.2.3.1. 標準化介面
如果在成本中心模組實施時, 其他 SAP 模組僅僅部分地實施, 資料 可以通過標準介面從非 SAP 系統傳送到成本中心模組。
除了自動資料傳送外, 也可能通過對話模式人工輸入資料。 R/3 系統 利用預製和複製功能支援人工記帳程式。
在每種情況下, 都可以創建一個管理會計 (CO) 的憑證, 可以利用 原始憑據以號碼和文本的方式對其進行補充。
1.5.2.4. 定期轉帳和成本分配
在成本分配中, 原始成本要素不變, 源于一個成本中心的成本則傳送 到另一個成本中心。
在成本中心會計核算中, 提供了此分配方法的兩種形式:
• 原始成本的定期重記帳
• 原始成本的分配
1.5.2.4.1. 定期重記帳
定期重記帳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財務會計憑證錄入的工作量。 依據成本 生成的來源將成本分配至相應的成本中心。 總金額首先被分配到結算成 本中心。
在記帳到成本發生部門時, 記帳憑證包括相關於管理會計核算的所有 資料, 但沒有發送方資訊。 因此每項業務均產生一個憑證, 仿佛記帳是 直接從其他系統到最終成本中心的 (例如: 電話費用、 保險費) 。
1.5.2.4.2. 分配
在初級成本的分配中, 生成的CO清單, 即已貸記的成本中心, 是其 核心。 分配不象定期重記帳一樣可以計畫。
兩個程式均具有下列共性:
• 有多種分配規則 (固定的, 百分比及變數方式)
• 如果有必要可以重複分配
• 可以測試運行
• 有相關資料的運行記錄
• 能在成本中心/成本要素報表中立即顯示其結果
為了滿足業務與環境的要求, 可對此分配結構專門設置。
1.5.2.5. 分配規則
根據分配規則, 需要分配的發送方成本中心的所有成本要素均可指定 到接收方成本中心。 他們可以是:
• 固定值 (百分比、 業務資料或金額)
• 動態的核算基礎 (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組、 子組、作業、 作業組、 統計指標、 消耗量)
• 計畫或實際資料
1.5.2.6. 子組中的成本分配
在成本分配中, 可以將剩餘值留在發出方成本中心, 即貸記不完整。
利用成本控制範圍, 可以將擴展的成本分配劃分成子組並可單獨運 行。
依據公司代碼進行的分配在有跨公司代碼核算的情況下特別適用。 它 確保不會發生跨公司代碼分配。 也使系統能在不同時間內按可用值進行 分配。
1.5.2.7. 相互影響的分配
在相互影響的分配中考慮成本發出方和接收方間的相互依賴的關係。
1.5.3. 分攤
1.5.3.1. 分攤規則
分攤核算遵循與成本分配同樣規則。
分攤流程與分配間有如下不同:
• 一個成本中心利用跨成本要素或跨成本要素組 (子組) 的成本總 額貸記。
• 在發出方成本中心的貸記和接收方成本中心的借記是次級成本要 素。
可以通過發出和接收成本中心報表在各自的次級成本要素中對分攤的 結果進行分析。
1.5.4. 一般費用計算
一般費用計算使得在成本核算中能按初始費用進行分配。
1.5.4.1. 一般費用百分比
個別成本相關的業務事項, 例如一個生產定單的某種物料的退料, 要 求將已產生的間接費用在退款單和存貨成本中心之間進行分配。 利用一 般費用百分率, 也可能在管理會計 (CO) 模組中基於一個或多個成本 要素或退料量核算間接費用。
在資訊系統中, 借記的訂單和貸記的成本中心可以按一般費用成本要 素分析。
1.5.5. 期終任務
用戶確定期間結帳的時間和範圍。 通常情況下, 期間結帳發生於從其 他系統中取得的資料已經齊備的情況下, 例如已從財務會計中取得了全 部資料。
1.5.5.1. 順序
如果要處理所有的初級成本要素, 那麼必須對期終結帳確定定期分配 的順序。 必須在成本中心分攤前分配和核算一般費用。
1.5.5.2. 重複運行
追加費用可隨時通過在該期間內重複處理。
1.5.5.3. 傳送至獲利能力分析
為了能在獲利能力分析模組中全面地審核在成本中心會計核算中的實 際成本, 未在存貨中分配的成本中心的 成本被定期地傳送 到獲利能力 分析中。 系統支援對任何必要的市場區段 (銷售收入物件) 和邊際收 入層次等級的任意必須等級的分配。
例如, 採用這種方式, 將源于生產成本中心的成本和源於銷售、 管理 成本中心成本間的差異傳送至獲利能力分析。
在該期間的期末, 該成本中心要結算所有成本:
• 成本的一部分通過作業分配和生產訂單分配結算至存貨。 存在於生 產訂單間的生產差異也可以定期地傳送至獲利能力分析。
• 該成本中心的剩餘部分直接地由成本中心分配至銷售收入物件。
1.5.6. 成本中心計畫
1.5.6.1. 目的
計畫是用於確立目標。 通過實際事項和計畫的比較可以明確差異。 然 後該差異可用作在程式流程中的控制信號。
成本計畫是進行標準成本核算的先決條件, 該標準成本核算的基本特 征是某個時期的值與量的計畫, 也與處理期間的實際值無關。
成本和作業量的計畫在傳送價格的核算中是非常有用的。 利用此計畫 價格, 內部作業可以在當前期間 (即在實際成本已知之前) 被指定值。
1.5.6.2. 定義
量和計畫值依據需求預置為成本中心計畫的一部分。 計畫是為確定期 間 (通常為一年) 而生成。 成本中心的計畫是整個企業計畫的一部分並 與該計畫集成。
1.5.6.3. 目標
成本中心計畫的目標是:
• 針對某一期間的業務前景, 要形成一個計畫。 必須確定確切的預 置和目標。 必須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的 (市場) 條件加以考慮。
• 為了在當前會計期間內創建管理會計業務的標準。 作為動態計畫的 一部分, 預置目標可以適用於已更改的確定性因素。
• 在會計核算期間結束後, 基於計畫/實際或目標/實際對比上的有效 控制。
• 將值分配到業務作業 (該作業不受偶然性波動的影響) 的一個基 本規格。
1.5.6.4. 管理
必須通過成本中心經理間的合作和協議確定預置值和預置程式 (指在 成本中心計畫中將達到哪些目標) 。 可以對業務運作進行有效地控制, 並將符合要求的有效控制記錄到個別部門 (這僅發生在如果他們參與了 該計畫) 。
1.5.7. 成本中心計畫的組合
成本中心計畫是企業總計畫的一部分。 因此, 成本中心計畫的組合與 一致非常重要。
1.5.7.1. 企業計畫
存在于成本中心計畫和其他企業計畫間的相互問題的依賴關係有:
1.5.7.2. 銷售計畫
短期計畫的起始點是銷售計畫, 它決定了在計畫期間市場銷售量。 該 計畫銷售量將傳遞給生產計畫。
1.5.7.3. 生產計畫
在生產計畫中, 確定生產能力和所需原材料的數量以及經營供給品。 在生產計畫中確定的計畫作業要傳遞給成本中心, 該成本中心將這些生 產能力劃分為可利用的作業單元的形式。 此外, 該成本中心的經理必須 在計畫生產能力和作業的基礎上計畫源於其他 (勞務) 成本中心的成本 和作業的傳送。
1.5.7.4. 銷售和利潤計畫
基於已有的 (計畫) 成本和銷售量, 能夠對源於包含計畫量銷售收 入進行核算。 源于成本中心計畫和計畫銷售量的成本在銷售計畫中便用 作此目的。
1.5.7.5. 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取決於利潤計畫並對生產計畫和成本中心計畫有限制性的作 用。
其他子計畫有:
• 人事計畫
• 採購計畫
• 投資計畫
• 存貨計畫
在當前版本中, 可以將計畫資料由下列模組傳送至成本中心計畫:
• 人力資源 (HR)
• 資產管理 (AM)
• 工廠管理 (PM)
• 生產計畫 (PP)
• 後勤資訊系統 (LIS)
可將源于成本中心會計核算的計畫資料傳送到:
• 利潤中心會計核算 (PCA)
• 擴展的總分類帳 (SL)
1.5.8. 計畫方法和計畫工具
各種方法都是成本中心計畫的一部分。 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成本中 心計畫必須達到的要求。 這些可以因企業而異。
1.5.8.1. 計畫概況
計畫概況可按需選擇:
• 在分散式計畫中, 成本中心經理計畫其成本中心內的成本要素。
• 在集中的計畫中, 最高層經理在相關的成本中心 (例如工資單、 保險) 中分配特殊成本要素或成本要素組的計畫值。
1.5.8.2. 計畫期間
計畫期間可按需選擇計畫, 但要基於該會計年度進行。 當有可能按需 進行多年計畫時, (例如作為中期或長期計畫的一部分) 時間區段 (例 如一年、 季度、 月份和其他單個期間) 也可以在該會計年度中單獨計 劃。

1.5.8.3. 計畫版本
如果計畫正確, 則將無需改第一個計畫, 或者如果該計畫是採用不同 的量和值創建的, 那麼成本中心也可以用幾種版本創建。
這與業務實際中的計畫步驟相關: 通常, 創建了每一個版本, 在其中 可行的計畫或實際值用作一個基值。 通常情況下, 重新評估百分比用於 此目的, 該計畫量適用於新的計畫。 在第二個版本中, 其計畫值通過其 成本中心經理間的計畫協商度修正並重新運行。 從此版本中, 可以採用 附加的重新評估值創建新的版本 (例如通過取得一個優化的版本和一個 保守的版本) 。
將各個版本單獨存儲於系統中並可以與一個報表 (計畫/計畫比較、 與 每個版本實際成本的比較) 中的其他每個部分比較。
1.5.8.4. 格式
將計畫資料登錄到被用戶為計畫設置的輸入螢幕中。 SAP 為成本中心 計畫提供通用的計畫設置。 也可以採用一個 WYSIWYG 的方式創建其他 計畫設置。 這意味著在定義期間看到的輸入螢幕的設置將與其晚些時候 輸入資料時的設置形式一致。 除了輸入螢幕外, 還可以在一個計畫設置 的定義期內確定人工計畫的初始螢幕。
1.5.8.5. 參數文件
按層次等級構造的計畫者參數檔控制計畫的處理流程。 在一個計畫 者參數檔中, 用戶確定每個計畫區域採用哪種計畫設置。 為成本中心 會計核算提供下列計畫區域:
• 成本要素/作業輸入量
• 作業/作業價格
• 統計指標
計畫的許可權可通過將許可權組分配給計畫者參數檔的方式進行控制。 這在分散式的計畫中特別重要。 通過對計畫者參數檔調整以適用於各 個計畫者, 以及通過授權委託組的分配, 可以確保該計畫僅在各自的職 責範圍內運行。
在計畫的初始螢幕上確定差異的計畫者參數檔缺省值是可行的。 用 戶可以確定這些缺省值是否包括該計畫的用戶。 具備相關於計畫範圍和 程式流的計畫指南。
例如: 可以為一個成本中心經理創建計畫者參數檔, 允許他僅為其 成本中心計畫其成本要素。
1.5.8.6. 計畫鎖定
用戶可以通過設置一個鎖定標識來保證計畫不被更改。 同樣, 利用目 標許可權組也可以達到隨時保證計畫作業不接受不必要的輸入項。
可以在下列等級中設置鎖定標識:
• 版本
• 對象 (成本中心, 工作)
• 期間
• 程式 (分配、 作業分配等)
1.5.9. 複製功能
用戶可以利用複製功能從其他計畫中創建新版本。 在基於上年度計畫 上生成新計畫, 或在一個會計年度中創建多個計畫時特別有用。
系統能複製下列專案:
• 整個版本
• 成本中心或成本中心組
• 程式
• 一個會計年度中的時間區段
1.5.9.1. 重新評估
現存版本可以依據不同標準進行重新評估。 重新評估意味著自動地、 部分地更改初級成本要素的計畫量。 例如, 計畫可以利用當期工資單費 用進行, 儘管綜合性工作正在進行, 在達成一個協議後就可以進行重新 評估。
1.5.9.2. 從其他系統傳送
作為計畫的組成部分, 系統能將非 CO 模組中計畫的資料傳送至成本 中心計畫。
用戶可以傳送下列資料:
• 人員成本計畫可從人力資源 (HR) 處傳送。
• 對一項資產的折舊和利息的定期計算可以由資產管理 (AM) 傳送 至初級成本計畫。
• 所需勞務可以從生產計畫 (PP) 中汲取, 可以將所取得的工作量 傳送至成本中心計畫。
• 統計指標可以由後勤資訊系統 (LIS) 轉遞。
1.5.9.3. 計畫更正
可以隨時在成本中心計畫中進行更正。 這與是擴展計畫還是更改計畫 值無關。 然而, 對期間比率的更改必須進行記錄。
1.5.9.4. 計畫集成
在版本3.0中, 對所選擇的內部訂單啟動計畫集成。 這包括下列功能:
• 計畫作業的更新: 針對一個作業輸入的計畫, 在該計畫中貸記到 發出方成本中心, 同時更新該計畫作業。
• 比率更改的情況中的計畫物件的重新評估, 當一個作業類型更改 其比率時, 集成的計畫對象會自動地進行重新評估。
• 利潤中心會計核算的更新: 將全面計畫成本傳送至利潤中心會計核 算。
• 成本中心的結算計畫: 可以將集成的計畫物件定期地結算至成本中 心。
1.5.10. 計畫程式
成本中心計畫在各企業中進行不同處理。 各行業的特點, 例如特殊的 結構和職責, 使計畫處理需要特殊的設計。
大多數情況下最好處理如下計畫:
• 計畫統計指標
• 計畫勞務業績
• 計畫消耗和成本
• 從生產計畫中傳送安排的作業
• 按計劃傳送
• 作業網路的協調
• 分配
• 作業價格計算
• 與其他子計畫一致
計畫處理不是一次性任務, 而是通常要運行幾個迴圈的相互影響的程 序。
在接下來的部分中, 將詳細地解釋各個要點。
1.5.10.1. 統計指標
SAP 建議以統計指標的計畫開始, 因為這些資料可用以核算計畫作業 能力。 此外, 也可以將他們用作分配計畫和計畫分攤的一個基值。
1.5.10.2. 作業計畫
因為計畫作業量和能力確定計劃成本量, 因此成本中心計畫應以作業 類型計畫開始。 如果需要, 那麼應首先從生產計畫中傳送作業要求。 在 其後是直接和間接內部成本的分配。
1.5.10.3. 人工初級成本計畫
在初級成本計畫中, 對那些由貨物勞務的消耗 (其源於企業的外部) 產生的成本進行計畫。 這些包括: 工資費用, 外部勞務, 物料成本以及 估算成本。
1.5.10.4. 消耗
為了履行其職責, 一個成本中心通常接受其他成本中心的作業。 成本 的計畫結果可作為作業輸入項或在計畫中作為次級成本分配。
1.5.11. 作業無關的初級成本計畫
成本中心無需直接參照在該成本中心產生的作業而計畫。 通常用於 下列情況:
• 沒有間接作業參考。 例如一個車間負責人 (僅進行管理工作) 的 工資費用就與在車間產生的各種作業無關。
• 無作業關係存在, 因為未採用作業會計核算。
1.5.12. 作業相關的初級成本計畫
在作業相關的初級成本計畫中, 依據一種作業類型, 在成本中心中為 每個成本要素計畫其初級成本。 該計畫程式與在第六章中描述的作業會 計核算一同運用, 同時允許進行準確的價格核算和差異分析。
1.5.13. 次級成本計畫
當成本中心從其他成本中心中輸入作業時, 就發生次級成本。
依據直接用作該成本中心業績的作業, 計畫作業輸入。 否則, 必須在 與作業無關的情況下進行計畫。
1.5.13.1. 計畫分配
所有在實踐中發生的分配均可被計畫。 一般而言, 在計畫程式中無需 設置順序。 然而, 計畫分攤必須依據核算成本的分配和核算來進行。
1.5.13.2. 作業價格計算
在分配完成後, 可以由系統計算作業價格。
1.5.13.3. 計畫評估
計畫和資訊系統的顯示功能使得有可能對計畫進行同時分析。 一個特 殊的計畫報表提供了一個成本中心計畫的概覽, 同時提供了下至項目等 級的計畫的詳細報表。
1.5.13.4. 詳細計畫
如果計畫值要按成本要素進行細分, 則可以利用功能間的依存性進行 計畫。 這被稱作初級成本要素的細節計畫。
成本要素等級下不同的計畫在如下情況中適用, 例如, 在一個單個成 本要素下組合的幾個專案/外部勞務中。
1.5.13.5. 預算
作為一附加計畫工具, 成本中心預算也適用。 在該資訊系統中, 進行 實際值與預算額間的比較是有用的。 這就確保用戶知道何時超出了預算 並實施有效的控制。
待考慮的預算的時間區段可以利用一個預算參數檔確定。
在資訊系統中, 可以進行實際成本、 承諾和預算間的比較。


1.6. 內部作業會計核算
管理會計核算必須提供進行全面計畫決策所需的資訊。 這僅在管理會 計核算能確保對成本的分配才有可能進行。 在間接費用中, 按其發生而 進行分配特別困難。 內部作業會計核算適用於此種情況, 在其中由成本 中心生成的作業用作該成本的參考量。 此外, 利用這些作業, 也可能計 量開工率或該成本中心的作業利用率。
1.6.1. 流量
作業會計核算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可以計畫成本中心間的作業流量而無 需進行最終評估。 在計畫階段進行的評估在成本中心間互有往來的情況 下很難進行。 為此, 可以首先輸入的是作業量和已實際發生的作業流 量。 此數量結構可在一個二級步驟中進行不同的評估, 這要依據管理會 計核算的目的和可利用的資訊進行。 該評估是互動式的並同時考慮工作 量。
1.6.2. 評估
為確保類似內部作業會計核算這類業務能在業務發生時得到評估, 依 據計畫作業價格進行的實際作業量的評估首先進行。 此評估可發生在期 間結帳前, 在當實際比率未核算時進行 (這是因為實際成本仍未知) 。
按計劃作業成本進行的評估的另一個優勢是不受初級成本中偶然性波 動的影響。
利用計畫作業價格進行的一個作業的早期評估符合利用短期計畫成本 核算的要求。 相當於短期計畫的成本很少與全部成本相匹配。 在這種情 況下, 採用可變成本進行的作業評估的結果才更有意義。 為此, 該成本 的固定部分和可變部分及其比率可在 R/3 系統中單獨核算、 分配並存 儲。
1.6.3. 期終結帳
在一個期間結帳時, 實際產生的成本和作業量已齊備。 可核算目標成 本。 此目標成本是將該成本中心計畫成本調整到操作等級的結果。
1.6.4. 差異
核算並分析差異的目的在於解釋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間的差異, 為企 業的決策制定程式收集附加資訊。 例如, 差異的分析可以提供有關成本 結構的職責和起因的資訊 (該成本結果在與計畫的比較中更改) 。
1.6.5. 實際價格評估
通過採用實際作業價格進行的評估, 可隨之歸入內部作業的費用中。 可以計算產生的作業的實際成本。
系統提供實際管理會計核算 (例如決算) 的所有能力。
1.6.6.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
在此處討論的焦點是成本中心的作業起因, 其依據職責範圍和功能進 行劃分。 在許多情況下, 一個業務程式要求不同成本中心間的合作。 因 為將企業劃分為成本的方式未定位元在業務程式鏈中, 在程式中生成的成 本結構不能以成本中心明確地表示。 在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中, 該程式 流依據作業表示。 這為跨職能查閱發生的成本提供了一個途徑。 基於作 業的成本核算補充成本中心的作業會計核算職能。 在 R/3 系統中以 CO -ABC構件的形式實施並以一個單獨職能說明的方式描述。
1.6.7. 作業類型
在 R/3 系統中, 作業類型用作一個成本中心輸出的計量。 在一個組織 性的業務流程中, 該成本中心作業表示可由其他成本中心、 訂單和程式 等利用的資源。 作業類型將以此種方式 -- 成本與勞務的業績成比例來進 行。 這可能直接地或倒行地計算其作業量。 如果作業在其成本產生中不 同, 那麼必須將一個成本中心的作業劃分為不同的作業類型。 下列均是 作業類型的舉例:
• 以千瓦時 (KWH) 表示的能量
• 生產時間
• 辦公時數
在創建一種作業類型時, 要對其進行描述並確定其特徵值。
下列所有的說明和特徵均可以以一個時間相關的方式進行維護:
• 描述作業類型的名稱
• 作業單位-在其中分配作業類型的計量 (例如件, 千瓦時等)
• 作業種類-它確定作業類型是否和如何分配
• 成本中心類型-它確定要計畫和分配的哪些成本中心需要該作業類 型
此外, 可以為成本要素分配存儲一個預置, 在其下評估其作業類型並 進行分配。
1.6.8. 數量結構
必須為作業會計核算輸入並計畫業務量, 創建一個附加計畫和輸入工 作。 在 R/3 系統中, 這類工作量可以通過各種模組的組合和自動分配達 到最小化。 下列部分描述了如何在R/3系統中創建工作數量結構。
1.6.8.1. 計畫作業
• 生產和勞務成本中心的作業通常可以確切地數量化。 他們的作業 必須與生產計畫一致。 對於這類中心, 可以直接確定每個作業類 型的計畫作業量和計畫作業能力。
• 能採用批次處理的作業, 不需要人工地計畫, 作業數量可以作為間接作業分配的一部分自動計算。
1.6.8.2. 與生產計畫的集成
生產中心的計畫作業可以從生產計畫 (PP) 中傳送。
1.6.8.3. 直接作業分配
通常, 在企業中不僅經營面向市場勞務, 而且也有內部的作業。 這些 作業被稱作內部作業。
內部作業的例子有修理作業、 內部生產的設備等。
在直接內部作業分配中, 對業務量進行計量、 輸入和分配。 作業分配 發生在接收已確認為完成的作業時。
生產性的成本中心採用源於生產量和計畫作業價格的產品貸記。 相應 地借記已接收的對象。 一個作業的接收方可以是:
• 成本中心 (CO-OM)
• 訂單 (CO-OM)
• 生產訂單 (PP)
• 專案的結構要素 (PS)
• 客戶訂單 (SD)
• 成本對象 (CO-PC)
• 實施計畫 (PP)
• 獲利能力段 (CO-PA)
1.6.8.4. 間接作業分配
針對其作業難以計量的成本中心, 也可以間接計算作業量。 這適用於 計畫值和實際值。
這種分配程式使得輸入工作量最小化, 特別是對於那些其輸入在接收 方更易處理的作業。
下列程式適用於當期間接作業的分配:
• 已計畫或輸入發出方成本對象作業可依據他們的分配基數在其接收 方中分配。
• 對難以計算的作業或要花費大量精力的情況, 則可利用權數的方式 執行作業分配。
用作分攤的值也可以設定權數分攤。 在間接作業分配中, 創建作業參 考。 固定成本與比例成本間有區別。
1.6.8.5. 不可計量作業的分配
目標至實際的分配是實際值的間接作業分配的一種特殊形式。 作業類 型的目標消耗量採用接收該作業的成本中心的開工率進行計算。 該目標 消耗做為一個實際值記帳。 各種依存關係通過重複性程式考慮。
例如對於生產設備的能源費用可採用不可計量的作業分配進行分配。 基於已知的機器的消耗和能量單位的確定價格, 也可基於作業計畫。 考 慮到機器的利用, 也可在晚些時候將計畫成本轉化為實際成本。 不必進 行能量消耗的直接輸入。
1.6.8.6. 作業餘額
多數情況下, 作業餘額可利用資訊系統的幫助人工地協調。 利用該信 息系統, 可以調整該作業餘額。 例如, 一個標準報表列出成本中心計畫 作業和安排的作業間的差異。 通過可調整的界限值, 可以突出差異, 並 除去無關的資訊。
1.6.9. 目標成本
為了以一種合理的方法比較一個期間的計畫成本和實際成本, 用戶應 考慮與計畫作業相比, 該成本中心產生了多少作業。 調整到實際作業的 計畫成本被稱為目標成本。
1.6.10. 作業相關的成本分配
1.6.10.1. 實際成本劃分
輸入憑證的人員, 例如在財務會計中, 沒有確定從一個成本中心將貸 記何種作業類型的資訊。 因此, 在成本中心會計核算中, 該實際成本記 帳到成本中心而不是記帳到該成本中心的作業類型。 然而, 為了比較作 業類型的實際成本和目標成本同時為了確認作業類型的實際成本, 必須 在這些作業類型中對實際成本進行劃分。 跨作業類型的實際成本劃分按 兩步進行:
首先是在該成本要素的目標成本或數量的基礎上分配每個成本要素的 實際成本。 如果一個成本要素的作業類型不具有目標成本, 那麼 R/3 系 統將利用已分配的成本要素組的目標成本。 如果這種方式不可行, 那麼 則可以利用跨成本中心所有作業類型的目標成本總量。
在下列情況下進行第二步劃分:
• 沒有目標成本或目標量適用于一個成本中心或一個成本要素組。
• 已對成本中心的作業無關成本進行了計畫
在此步驟中, 實際成本利用存儲在每個成本要素成本中心的規則進行 分配。
同時記帳的數量和價格差異可與實際成本相同的方式分配。
1.6.10.2. 計畫成本劃分
在將作業無關的計畫成本分配到作業類型的工作中, 第一次的分段會 消失, 而該成本將基於劃分規則進行分配。
1.6.11. 作業價格核算
1.6.11.1. 遞迴
成本中心接受某些作業並產生其他作業。 這便產生了相互依存性。 例 如一個維修站耗費電費, 同時它也為發電站提供維修。 對於待分配的成 本, 這將產生一個恒等式, 可以在 R/3 系統中反復地解析。
1.6.11.2. 作業價格
作業評估的成本率在 R/3 系統中被稱為作業價格。 該成本率可用多種 方式確定:
1. 該成本率在計畫期內人工確定: 基於作業評估考慮,可以調整 “人 工” 預定比例。 例如採用預定價格, 可以影響企業中的作業 流, 以避免瓶頸問題:
2. 在該作業所需的成本中心計畫作業和計畫成本的基礎上自動地計算 作業類型價格。 不能更改人工設置的價格, 但要在遞迴計算中考 慮該價格。
3. 價格的可變部分按在前一段落中描述的方式計算。 然而對於固定 部分的確定, 不是利用計畫作業而是採用作業能力。 此程式通常 產生一個成本中心與計畫相比的短缺。
4. 為了表示策略比率對其他作業率的影響, 也可以計算一個純粹的 遞迴計算率。 那意味著在遞迴計算中, 基於遞迴的、 甚至是人工 設置率的計畫成本計算並使用。 這種比率計算類型是用於評估人 工設置價格如何做為一個整體影響此比率的結構。
在上述2-4點中說明的作業價格的確利用計畫成本進行, 並生成計畫 作業價格。 以相同的方式, 在該實際作業價格核算利用實際成本時, 該 標識性程式產生實際作業價格。
也有可能涉及到時間相關的比率差異:
• 期間差異率: 每個期間的成本均按在該期間內產生的作業量劃分。 這導致了期間的差異率。 這種情況將允許考慮如季節性影響等因 素。
• 平均率: 所有期間的成本均通過該會計年度中貫穿所有期間內的 作業類型的作業總量劃分。 這確保了所有接收方的作業輸入均利 用相同的比率評估, 而與該作業輸入的期間無關。 成本中心的總 貸項僅能記錄在所有期間的總量中。
• 累積率: 該比率源於上至本期的所有期間的成本和作業總量。
1.6.11.3. 成本構成劃分
作業分配總是發生在成本要素的分配中。 一個成本中心的一個成本要 素報表確定了此成本要素中的作業輸入。
然而, 參閱一個作業分配的初級成本部分通常是必要的。 例如, 人事 成本的一部分將利用一個工作站的間接費用表示, 不論這些人事成本是 在此工作站處理還是在其他工作站產生的。 這使得在人事成本中評估增 加的影響非常容易。 為此, 一個構成細分以與該核算率並列的方式進行 重複和更新。 這使得用戶能夠看到對於比率不同的初級成本部分。
1.6.12. 固定成本的預分配
在固定成本的預分配中, 已計畫固定成本可以按其實際使用情況全部 分配為跨中心的實際成本。
因此固定成本預分配的業務職能用作一個協定作業計畫的部分, 發出 方成本中心可以利用作業 (因為源於其他中心的輸入已計畫) 。 同時, 該成本中心的運行不負責該作業的供給。 該固定成本將在接收人間分 配, 而不考慮其實際作業輸入。
1.6.13. 定期差異會計核算
1.6.13.1. 差異的重要性
差異的計算用於控制發生成本的業務事項。 依據計畫的協議範圍分析 一個成本中心的當前狀態。 這要考慮該成本中心的使用率, 即作業開工 率。 在成本要素層次上確認一個成本中心的目標和實際成本間的差異是 差異核算的工作。 這使它成為管理會計和提高業務水準的重要工具。 它 補充並支持其他適用的分析和授權能力。
1.6.13.2. 目的
下列情況通常發生在期終結帳:
• 計畫被超出或不足
• 成本中心的實際成本偏離了目標成本
• 在成本中心中存在一個短缺/盈餘
如果沒有差異核算, 通常就僅能猜測差異的起因。 一般而言, 對所有 成本中心均用手工方式確認差異要花費很大精力。
1.6.13.3. 實施
差異核算的所有相關資料均可用一個報表顯示。 可以創建和存儲任意 數目的用戶概覽。 用戶可以對許多物件的結果分析和個別資料的詳細清 單進行劃分。 以此方式, 用戶可以訪問包含幾個等級的報表的資訊。
特殊的說明方式適用于目標成本的計算, 成本劃分, 和差異核算, 計 算步驟和結果可以顯示, 並且詳細地解釋。 可以在螢幕上逐個地運行和 重複運行計算步驟。 這簡化了對差異的和解釋。
差異種類可以依據企業選擇。 在成本中心會計核算中可以採用不同的 和靈活的審計線索。
1.6.14. 差異的核算
1.6.14.1. 概況
差異核算的基礎是成本中心作業和其產生成本的協議計畫。 初級和次 級成本要素也基於此。 實際成本和計畫成本或目標成本間的差異是不同 的。 對於成本中心或成本中心/作業類型, 它們將按固定和可變的比例分 別對其確認。 如果可能, 這將依據成本要素發生。 在差異核算中, 在處 理作業類型的成本中心和不處理作業類型間存在差異。
實際成本記帳與作業無關。 為了創造一個作業的參考, 在成本中心采 用作業類型的情況下, 則必須在這些作業中分配實際成本和作業無關的 計畫成本以及目標成本。 此程式可以分析一個作業類型, 產生差異的原 因是因為有一個特殊的成本中心作業。 實際成本與在作業類型等級上運 行的詳細計畫相反。 源於輸入和分配的實際成本間的有差異:
• 輸入方的實際成本是流入該成本中心的所有成本。 除了作業分配的 貸項, 其餘貸項均作為成本扣減評估。
• 分配方的實際成本是基於作業分配的貸記。
差異計算比較一個成本中心的目標成本和輸出方的實際成本以及分配 方的實際成本。 因此可以將這些差異種類劃分成輸入方差異和輸出方差 異。 對於那些不具備任何作業的成本中心, 僅可以計算輸入方差異。
1.6.14.2. 輸入方差異
成本是在對其進行計畫的總量中產生的還是在依據成本中心作業業績 的工開率計畫時產生的?
為了回答此問題, 應比較目標成本和源自輸入方的實際成本。 同時在 差異種類中確認此差異。
輸入方差異是那些在成本輸入和數量消耗 (這均是執行勞務所必須的, 例如工資單、 能量、 工廠維護) 期間的差異。 這些差異指明了各個成本 要素的額外的或扣減的成本, 或過量的或不足的消耗。 在該成本中心輸 入方, 將提供下列差異:
• 價格差異 -- 是在物料的價格更改中產生的。
• 數量差異 -- 顯示了勞務業績消費超過了計畫量。 這類差異可能是 浪費的一個標誌。
• 資源利用差異 -- 是不同於計畫的物料組件利用的結果。
1.6.14.3. 輸出方差異
能對成本中心通過依據其作業類型的開工率的總量中的作業分配貸記 其自身嗎: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可以比較該目標成本和作業分配的貸項。
輸出方差異發生于勞務業績和該成本中心的作業分配。 產生這個差異 的原因有: 例如, 與作業計畫不同的實際作業。 一個成本中心作業的評 估生成了分配相關的成本中心差異。 輸入方差異種類包括:
• 分配價格差異--這是在當源於作業量和計畫成本的價格未用於分 配時產生的差異。 這種差異通常發生在採用人工設置作業價格時。
• 固定成本差異--這是在未達到計畫開工率時產生的。 它指出了一 個作業類型的固定成本中的過度利用或利用不足。
差異計算的舍入差異在注釋中標識。
1.6.15. 差異分析
能夠用顯示功能組合所有相關資料的用戶應當理解以下差異:
• 計畫成本和計畫量
• 開工率
• 目標成本和目標量
• 實際成本和實際量
• 差異種類
以不同種類進行的差異設置使得識別差異產生的原因更為容易。 差異 產生原因的識別確保可以進行目標和有效地干預以改進該成本結構, 同 時使瞭解差異產生的原因更為容易。
1.6.16. 實際價格評估
如果需要, 系統可以在計畫作業價格評估和實際開工率評估間重新評 估差異。 作業評估是在實際發生的成本的基礎上。 重新評估會生成成本 中心的一個完整貸項。 之後將餘額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調理, 而不能再進 行個別差異種類的部分調整。
在差異核算中, 差異重新評估和預期差異被確認為價格差異。
1.6.17. 前景
1.6.17.1. 預期差異
由於能使用即時的管理會計系統, 應在一個作業的分配期內考慮已知 差異。 價格借助于預期差異更新。 成本中心也利用該更新率分配這些已 知差異。 這將產生一個更新的, 更準確的成本分配。
實際核算率可用於確定預期差異。 它確認為完全貸記該成本中心應產 生何種的作業分配率。 計畫作業價格和實際分配率間的差異可用作下個 月預期差異的一個指南。

1.7. 內部定單
1.7.1. 經營性定單的基礎
1.7.1.1. 經營性定單的分類
1.7.1.1.1. 影響因素
經營性定單是管理會計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通常為某一具體任務定義 定單, 這意味著必須詳細計畫、 控制和結算定單。 下列標準在定單分部 起重要作用。
• 主任務
• 運行時間
• 附加成本分配
• 製表和分析結構內的包含項
1.7.1.1.2. SAP定單分類
R/3系統中, 經營性定單可劃分為下列各項:
• 後勤子系統所使作用與生產相關的定單
• 銷售和分銷部門的銷售定單
• 適合成本控制的定單
• 計畫維護定單
1.7.1.1.3. 後勤定單
在後勤子系統和銷售及分銷部門, 定單主要服務於控制使用的資源和 銷售量。 也可用于計算成本和收入。 重要的例子是生產成本控制內的生 產定單, 在管理會計中計算最終成本。 具有成本和收入資料的銷售定單 也可在資訊系統進行定單的利潤分析。 這些定單分類是後勤模組的一部 分。

1.7.1.1.4. 管理會計定單
主要適用于管理會計的定單是一般費用管理的一部分。
1.7.1.1.5. 目標
SAP R/3 系統內部定單模組中, 其重點是成本分析和結算。 CO定單的 首要目標為下列各項:
• 成本控制:
• 收取成本
• 成本結構的確定
• 計畫/實際成本的比較以及變數的顯示
• 制定決策工具:
• 備選的成本核算
• 成本分析 (報表列、 行專案、 每月/每季指標、 未清項、 數量和值)
• 向目標物件的作業分配和結算:
• 定單
• 項目
• 成本中心
• 網路 (操作)
• 資產
• 獲利能力段
• 客戶定單
• 總帳科目
• 成本對象
1.7.1.1.6. 定單種類
可根據其用途劃分定單種類, 定單種類控制如下內容:
• 未清專案管理是否啟動
• 是否啟動分類
• 是否允許收入記帳
• 是否啟動計畫集成
• 定單歸檔的保留期
• 結算的目標物件
1.7.1.2. 定單和專案的特徵
1.7.1.2.1. 專案系統
專案系統 (PS) 可使用戶控制廣泛的專案層次結構。 它可向每個項目 要素, 甚至可與網路相連, 分攤預算、 成本、期限和能力。 欲知詳情, 參考題為“專案系統 (PS) ”的功能描述。
1.7.1.2.2. 定單和單層項目
實際上, 定單主要用於純管理會計目的, 這種情況下, 通常缺少深入 的專案結構和後勤功能。作為備選的科目設置物件,系統提供單級專案。 當對於編碼設置有特殊需求, 或計畫向多級專案定義過濾時, 建議運用 單級專案, 所有可在定單上運行的功能, 如計畫和結算, 都可用于單級 專案。
1.7.1.2.3. 定單數據
定單資料被劃分為下列各主要部分:
• 定單編碼
• 組織單元 (成本控制範圍、 公司代碼)
• 狀態資訊
• 成本核算表
• 結算規則
主資料規定定單的特徵, 它可用於與技術和業務都相關的目的, 可由 用戶或系統分配定單編號, 狀態管理可確定執行的定單的措施和作業, 如計畫初級成本、 計算附加費等。 主資料設置的靈活性可使功能定位於 相關定單的內容。 定單可對不同任務定義。 特定定單主要對即時的成本 的監控。 其他定單集中於精確監控未清定單項目、 個別成本的詳細結 算、 所有基本分配處理的持續監控。
1.7.1.3. 定單的有效期
1.7.1.3.1. 有效期
定單的處理是由靈活的狀態管理系統來管理與監控。 定單有效期的最 重要部分為:
• 設立
• 計畫
• 發佈
• 技術性完成
• 會計性完成
1.7.1.3.2. 狀態管理
在有效期間, 定單需經過幾個階段。 定單狀態決定特定時間的業務。
個別業務, 如計畫初級和次級成本, 能以任何要求的組合分配至特定 狀態。 這意味著, 能在定單執行期間更改成本計畫。
狀態管理可對每個定單種類進行調整。
1.7.1.4. 定單的分類
定單可根據內容劃分成銷售定單和內部定單。 下文將說明最重要的種 類。
1.7.1.5. 銷售定單
1.7.1.5.1. 銷售定單結果
在按定單製造的生產模式中, 成本都集中於銷售定單。 可以運用管理 會計模組的定單控制, 也可運用銷售定單的定單結算。 同時, 銷售定單 集成於生產的邏輯階段。 在產品管理會計分冊中說明與銷售定單相關的 生產。

1.7.1.6. 生產定單
1.7.1.6.1. 生產控制
此類定單的特點是以其數量結構設置為成本核算表的基礎。 這樣就可 計畫定單成本、 產成品的成本和全部生產成本。
成本物件控制允許生產定單以在任何時間內進行定單控制。 欲知附加 資訊, 參閱題為“產品管理會計”的功能說明。
1.7.1.7. 一般費用定單
這些定單用於計畫、 彙集及分析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本。 根據發佈時 間, 一般費用定單也稱為個別定單及長期定單, 與成本中心會計相聯繫 時, 一般費用管理不僅考慮成本中心的行政利益, 同時也考慮定單的工 作性質。
1.7.1.7.1. 個別定單
這一定單種類可根據單一事件劃分。 個別定單的典型示例有:
• 研究開發定單
• 貿易展覽、 商務活動
• 促銷活動
1.7.1.7.2. 長期定單
長期定單的典型示例有:
• 規模較小的修理活動
• 低成本設備的維護
• 教育和培訓
• 公司車隊的個別汽車
• 辦公設備的運行 (電話系統等)
1.7.1.8. 資產投資定單
投資定單主要服務于監控自行生產或購置時的資產成本。
區別這一定單類型的方法是基於值的計畫及執行定單時監控預算, 尤 其是未清採購定單的更新處理, 借項可自動結算至“建設中的的資產”。 欲知詳情, 參閱題為“投資管理的功能說明。
1.7.1.9. 統計定單
1.7.1.9.1. 定單的附加科目指定
統計定單一般用於彙集某一組織的全部費用, 然後將其細分用於報 表。 與實際成本中心記帳相同, 可運用記帳提供一個附加統計定單, 金 額可在成本中心及統計定單內, 以相同的成本要素顯示金額, 如汽車庫 成本可記入相應的成本中心, 同時實施統計定單以區別每輛個別汽車的 成本。 此外, 統計定單可用於識別收入。
1.7.2. 定單計畫
定單計畫可進行計畫和實際成本的比較, 從而進行差異分析, 可運用 成本中心計畫中使用的相同工具完成上述任務。
通常,僅為具有長期性的定單進行計畫,僅短時期存在的定單, 如不 可預見的小修理等, 一般不作計畫。
計畫可包括成本、 收入和統計指標。
1.7.2.1. 計畫細節層次
定單計畫可在不同的細節層次上進行。
1.7.2.1.1. 全面計畫
全面計畫是定單計畫的最簡單形式, 它是粗略的、 獨立于成本要素的 計畫形式, 從中預計所期望的成本。 若需要, 全面計畫可運用成本要 素計畫或單位成本核算進行修正。

1.7.2.1.2. 成本要素計畫
成本要素計畫和單位成本核算超越全面計畫, 與成本中心相同, 用戶 可根據成本要素計畫定單:
• 初級成本
• 次級成本
• 其他定單結算的借記
• 作業輸入
• 評估和分銷的成本
• 附加費
• 收入 (只有在定單種類允許收入記帳時)
1.7.2.1.3. 單位成本核算
若成本要素計畫不夠集中, 用戶可運用單位成本核算詳細計畫所需要 物料、 內部作業和外部作業。
運用單位成本核算時, 用戶既可運用預定義的數量結構, 也可直接輸 入值, 用戶可將成本核算劃分成許多用戶所需的詳細項目。
1.7.2.1.4. 一般附加費
通過一般費用計算, 定單中可考慮一般費用成本。 計畫與實際記帳時 的一般費用計算相同, 一般費用計算在題為 “定單實際成本” 一節中說 明。
1.7.2.1.5. 統計指標
定單可管理統計指標作為附加資訊。 統計項可用於製錶以構成代表 值。
1.7.2.1.6. 計畫期間
可按預期, 或根據會計年度選擇計畫期間。 可計畫會計年度的任一編 碼。 一個會計年度可劃分成許多時間段。 最小的時間段為期間。 用戶可 計畫個別的時間段, 如僅計畫每個第三期間, 即指定季度值並運分配規 則跨期間進行分配。
1.7.2.2. 版本
如果是長期定單, 計畫的消耗量會有所更改, 因此必須更新計畫, 這 可通過更正現有計劃或以不同版本創建新計畫來完成。
對於有相似目標的定單, 用戶可複製及覆寫現有定單計畫。
用戶可運用文本記錄個別計畫步驟。
1.7.2.3. 計畫行專案
用戶可選擇讓 R/3 系統的 CO-OPA 模組以計畫行專案的形式記錄定 單計畫的創建和更改。 這對於已發佈的定單尤其有用, 因為此類定單的 計畫應在此之前就已完成。
1.7.2.4. 計畫集成
在全企業範圍內, 已商定的計畫方面, 定單計畫可作為全面計畫的一 個可選部分, 定單的作業輸入可啟動生產成本中心計畫作業的更新。 計 劃定單成本可結算至成本中心。
1.7.3. 未清專案管理
未清項管理可使預期成本能夠儘早在成本控制中進行考慮。
1.7.3.1.1. 未清項目
未清專案代表未來調拔給某一定單、 專案或成本中心的資金。 未清項 以值或以成本中心作業量, 按成本的會計年度、 期間來顯示。
1.7.3.1.2. 未清項目種類
R/3 系統中, 未清項目由下列各項創建:
• 具有相應指定帳戶的請購單
• 具有指定帳戶的採購定單
• 為具有指定帳戶的合同而發佈的定單
• 成本中心、 定單或項目的儲備金的輸入
1.7.3.1.3. 未清專案縮減
採購系統交易的未清專案可由相應的後續交易, 如採購定單的成功接收的輸入, 而自動進行縮減。 儲備金的未清專案可 人工進行縮減。
1.7.3.1.4. 貨幣
每個未清專案以交易貨幣管理, 如採購定單貨幣。 也可轉換成本地貨 幣和對象貨幣。
1.7.3.2. 採購業務的未清項目
採購系統內的請購單和採購單接收有關預期成本的。 R/3 系統中, 該 資訊可作為指定帳戶物件的未清專案來顯示。到期日是計畫的交貨日期。
1.7.3.2.1. 請購單的未清項目
請購單的未清專案可由指定的採購定單自動減少, 或由相應的定購承 諾替換。 對於部分定單, 可根據請購/定購量部分進行減少。
1.7.3.2.2. 採購定單的未清專案
採購定單的未清項目由相應的收貨憑證減少。 對於部分交貨, 可根據 交貨量部分減少未清專案, 若在收貨前記入帳單, 則運用發票價格評估 未清專案值。
1.7.3.2.3. 服務定單的未清專案
外部服務的採購定單未清項目由發票輸入項減少。 對於部分交貨的發 票, 未清項目值由發票減少。
1.7.3.2.4. 交貨成本
除定單值 (貨物/服務的發票值) 外, 交貨成本也由定購承諾管理, 可根據其來源 (如運費、 海關稅和包裝) 若需要可根據其貨幣單獨顯示 交貨成本。
1.7.3.2.5. 儲備金未清項目
預期產生的成本可作為具有金額和期限的儲備金輸入。 當無法獲得詳 細資訊時 (如一個必需定單是否運用內部或外部資源實施仍是未知時) 這樣做尤為有用。
儲備金的輸入可創建指定帳戶物件 (如定單) 的相應的未清項目值。
1.7.3.2.6. 未清專案縮減
可人工進行縮減, 既可通過儲備憑證, 也可直接輸入減少金額。
儲備金減少期間, 用戶可向系統中被啟動的交易, 如定單或採購定單 輸入分攤專案。 這一分攤可作為審計線索。 並不支援儲備金的自動分攤 或自動減少。
儲備金可在仍未確定的子任務的實際執行期間進和成本計畫。
1.7.4. 定單的實際成本
1.7.4.1. 會計業務
如第四章所述, 所有與會計相關的業務都可從輸入系統轉換至CO。 其中包括:
• 外部發票
• 物料交易
• 其他業務, 如物料和服務的內部交付
1.7.4.2. 分配
1.7.4.2.1. 直接內部成本分配
從成本中心至定單 (生產定單、 工廠維護定單和一般費用定單) 的作 業流, 可全部以量和值來表示。 當成本中心提供定單作業時, 會引起內 部成本分配。
1.7.4.3. 間接內部成本分配
1.7.4.3.1. 定期報表
若不能實施作業分配, 僅能分配成本。 為此, 可運用定期分配功能, 確定發送方和收貨方的關係相對于成本中心會計所述程式。
1.7.4.3.2. 一般費用計算
可通過收取定單的附加費分配一般費用, CO 應用程式中的一般費用 計算可運用預期選擇的成本核算表進行構建。 也可運用一般費用代碼為 在一定單處理一般費用計算, 可定義下列標準:
• 運用一般費用百分率計算一般費用金額
• 收取計畫或實際一般費用
• 單級或多級成本附加費。
• 每個測量單位的固定一般費用金額
成本核算表包括幾列, 在一般費用計算期間需從上至下經過這幾列。 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列:
• 基本列確定為其計算附加費的直接成本
• 總額列用於構成小計
• 一般費用列包括一般費用百分率, 此外, 在基本列成總額列中計 算的一般費用金額也可在此顯示。
必需在一般費用列中輸入貸記碼。 這包括貸記規則 (貸記成本要素、 貸記物件: 成本中心或定單和有效期) 。 成本的貸記從成本中心, 或該 定單開始, 定單的借記則從每個憑證開始並記錄。 可在執行一般費用計 算前進行模擬。
1.7.5. 定單的結算
1.7.5.1. 可能目標科目設置
定單的結算用於將定單成本傳遞至對庫存和收入產生影響的目標對 象。
R/3 系統的 CO-OPA 具有非常靈活的結算功能, 取決於現有任務, 成本流入接收的成本中心, 並以計算率輸入, 或直接流入成本物件, 資 產或其他需借記的定單。 可定期或工作結束時進行結算。
可在內部會計至外部會計結算定單。
1.7.5.1.1. 內部目標科目設置
內部會計定單可結算至:
• 成本中心
• 定單
• 項目
• 獲利段
• 客戶定單
• 網路或網路交易 (作為專案的一部分)
• 成本對象
1.7.5.1.2. 外部目標科目設置
可進行外部會計結算以:
• 資產管理 (AM) (正在建設的資產或資本化的資產)
• 財務會計中的總帳 (FI)
可跨公司界限進行結算 (即跨公司代碼) 。 這種情況下, 可運用對 帳分類帳完成與財務會計的對帳。
1.7.5.2. 結算規則
1.7.5.2.1. 結算規則的定義
結算規則存儲於定單主資料。 這可確定下列各項:
• 每條規則的有效期
• 確定應為哪些物件進行結算的目標科目設置。取決於定單種類, 可 包括一個或喔瞿勘暝象, 如 CO-OPA 可使定單中需資本化的 一部分結算至資產, 定單中不需資本化的一部分結算至一個或多 個成本中心。
• 百分率、 權權可接收方應用其借記的絕對值
• 需貸記定單的成本要素
• 結算應運單獨結算成本要素, 還是應根據成本要素進行。
1.7.5.3. 結算定單
1.7.5.3.1. 開始結算
開始定單結算的時間取決於定單或定單種類的要求, 通常需結算至成 本中心的定單應定期結算, 而客戶定單的結算應在最終完成時進行。
1.7.5.3.2. 控制報表
實際結算前可創建結算建議清單, 通過類比結算, 可以檢查需結算定 單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定單結算計算:
• 定單的全部貸記
• 每個收據的個別借記總額
以成本控制範圍貨幣進行結算, 若需要其他貨幣可由此進行。
1.7.5.3.3. 結算歷史記錄
定單資訊系統中顯示結算金額和當前定單, 這樣可持續監控未清項 目。

1.8. 資訊系統
R/3 系統提供綜合而靈活的資訊系統以便於分析企業內成本流, 運用 這一幫助, 用戶可進行週期性評估, 並為特殊需求和任務創建報表。 信 息系統的互動式格式可使用戶在成本被輸入系統後立即進行分析, 並可 跟蹤至憑證等級, 可聯機獲得的所有報表也可在後臺運行, 這對於大額 資料尤為有益。
對於按層次結構的物件如成本中心, 用戶既可為所有層次結點和個別 物件創建個別報表, 也可以資料庫中運行的單一選項創建所有相應的報 表, 後一選擇可使用戶在一層次內漫遊, 同樣也可對成本中心部門進行 靈活控制。
1.8.1. PC連接
R/3 系統可從顯示幕下載檔至 PC 以運用其他工具如 Microsoft EXCEL  處理報表。
1.8.2. 報表與報表介面
運用報表與報表介面, 用戶可從所顯示報表的列或行互動式調用其他 報表, 這可使整個“分析鏈”成為可能, 如用戶可以從成本中心部門報 表分支到行專案報表或顯示記帳憑證, 由此, 可詳細跟蹤成本。 報表與 報表間介面通過使報表跨應用程式界限支援R/3系統模組的集成, 如用戶 可以財務資訊系統開始對帳分類帳並由此, 依次調用成本中心會計報 表。
1.8.3. 閾值
若需要, 可設置報表以顯示高於或低於指定閾值的值, 這可使需創建 僅顯示從中計畫和安排作業的成本中心的報表, 能夠彼此明顯地區別。
1.8.4. 格式
報表格式靈活易變並可由用戶進行修正, 對於幻燈展示, 數碼資訊可 容易地轉化為圖表形式。
1.8.5. 報表清單
R/3 系統提供多種標準報表, 這些報表處理企業所需的大多數分析。 此外, 客戶報表可用報表編寫器的幫助輕易而靈活地定義。
1.8.6. 報表樹
用戶可結構報表樹中預期報表, 這可在客戶化中設置。 也可在這種 報表樹中提供成本控制模組的標準報表。
1.8.7. R/3系統提供的標準報表
1.8.7.1. 主資料索引
管理會計資訊系統中, 可為成本中心、 成本要素、 作業類型和統計 率及內部定單提供主資料索引。 這可使用戶在任一時間檢查系統中已創 建哪些主資料。 從任一主資料索引, 用戶都可分支到已顯示物件的記 錄, 制定有關可從資訊系統存取的成本控制主資料。
1.8.7.2. 成本中心和部門分析
1.8.7.2.1. 計畫對帳
計畫階段, 運有資訊系統, 用戶可獲得計畫成本的概覽或跟蹤計畫作 業流和計畫對帳。
1.8.7.2.2. 目標/實際比較
對於運用實際產生的成本進行計畫或目標成本的比較, 系統提供一系 列成本中心及個別成本中心或成本中心部門的成本要素報表, 對於任一 所需數量並由成本要素劃分的成本中心, 這些報表可比較實際成本、 計 劃成本或目標成本。
1.8.7.2.3. 內部業務量
當調用成本中心範圍的報表時, 可分析並抵銷內部業務量。
1.8.7.2.4. 成本分析
為精確分析成本流, 系統提供可分析個別成本產生於何處, 及哪些 夥伴物件, 如其它成本中心或定單涉及相應的業務的報表。
特殊報表對實際和計畫記帳的行專案進行監控, 既可直接調用行專案 報表, 也可運用報表與報表介面從其他報表內調用行專案報表, 可以從 行專案報表分支至憑證的顯示, 可使成本的精確文檔顯示於螢幕上。
1.8.7.2.5. 未清專案和預算
系統提供的標準報表也可使用戶監控未清專案和預算管理, 或從為某 一期間計畫或已實際產生的成本計畫後一期間預期成本, 此外, 所提供 的標準報表可在連續發展的年度內進行成本控制。
1.8.7.3. 時間序列分析
時間序列分析通常對於指出趨勢, 儘早識別與計畫目標的偏離, 以及 實施相應的對策至關重要, 資訊系統提供標準報表, 從中可進行不同會 計年度間的比較成為可能, 或從中可積累地或為整個會計年度顯示當前 期間的成本。
1.8.7.3.1. 項目
根據各種程式可運用實際和計畫資料進行計畫。
1.8.7.4. 內部定單報表
R/3 系統包括一系列分析記入內部定單的成本的標準報表。 這些報表 可以提供以下功能:
• 驗證由成本要素劃分的借記和貨記
• 計畫/實際比較
• 時間序列分析
• 總額成本和預算的監控
• 行專案的控制
可由指定特性, 如定單種類, 相關成本中心或相應業務部門選擇定 單。
1.8.7.5. 運用報表編寫器定義報表
用於編寫報表的 R/3 系統工具--報表編寫器, 可讓用戶方便地定義 報表, 報表編寫器是基於“所見即所得”概念的, 這意味著所見到的報 表格式與顯示相應資料時它將顯示的格式相同。 若僅需對標準報表進行 微小調整, 可運用這一標準報表作為模組, 或者, 用戶可利用 R/3 系統 所提供的多種行或列模組來構建慣例報表的塊。

1.9. 對集團公司的設置
1.9.1. 跨公司代碼成本控制
R/3 系統使用戶通過實施綜合成本控制將整個企業與子公司結合起來, 也可通過向一成本控制範圍分配幾個公司代碼來完成。
跨公司代碼進行成本控制時, 所有與成本控制有關的資料都能用集中 成本控制應用程式來分配與分析, 跨公司代碼分配也可通過對帳分類帳 在財務會計中進行, 這可保證內部和外部會計間的對帳。
1.9.1.1. 會計年度變式
為確保值的持續顯示, 公司代碼及控制範圍的會計年度必須相同, 這 意味著各種會計年度的記帳期間必須包括相同的時間量, 當然, 各種會 計年度的特殊期間也可不同。
1.9.1.2. 會計科目表
公司代碼及成本控制範圍必須運用相同的會計會計科目表, 當然, 若 一些公司代碼需要不同的會計會計科目表, 或者有些公司代碼法則需要 不同的會計會計科目表, 財務會計也可管理指定國家的 會計會計科目 表。 總帳範圍內的基本報表既可提供整個公司組唯一的科目也可提供指 定國家的科目。
1.9.2. 跨成本控制範圍的報表
萬一併不是所有公司組的公司代碼被分配給成本控制範圍, 公司組 成本控制可從特殊目的分類帳 (FI-SL) 中修復報表, 特殊目的分類 帳可指報表分散在成本控制範圍內。 標準的 R/3 系統中並不支援此等級 上的分配。
1.9.3. 貨幣
成本控制中可並行處理下列三種貨幣:
• 成本控制範圍貨幣
• 不同的物件貨幣
• 不同的業各貨幣
所有三種貨幣都儲存於總額記錄及行專案中, 使得在資訊系統中以不 同的貨幣進行分析成為可能。
1.9.3.1. 成本控制範圍貨幣
以成本控制範圍貨幣產生成本控制。 該貨幣可獨立於其他貨幣進行調 整。 然而為確保可比較值, 應從外部會計中選取下列貨幣的一種:
• 本位幣-公司代碼貨幣
• 集團公司貨幣-可用其準備合併會計報表的貨幣
• 硬通貨-用於具有高膨脹率的國家的指定國家的二級貨幣。
• 基於指數的貨幣-一些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用於稅收製錶所需的指定國家的虛構貨幣。
1.9.3.2. 對象貨幣
若成本控制範圍貨幣相應於公司代碼貨幣, 則可為每個 CO 科目設置 對象 (如成本中心, 內部定單) 安排個別對象貨幣。
1.9.3.3. 業務貨幣
業務貨幣是可用其將憑證記帳到成本控制的貨幣。 業務貨幣可從上述 兩種貨幣分離。
1.9.3.4. 附加貨幣
利潤中心會計及FI-SL模組中每個分類帳都可以定義自身的貨幣。
1.9.4. 分配的成本控制
許多企業在行政管理或實際意義上被劃分成相對獨立、 更小的單元 (如 工廠、 利潤中心等)。 並不是所有產生於這些組織單位的資料對於集中式 的企業控制都很重要, 然而在集中式的資料處理系統中, 這些組織單位 爭用相同的資料庫資源並可防礙其他單位動作。
為改正這種狀態, SAP運用一種概念, 可使分配的 SAP 應用程式與其 自己的資料庫相聯, 這種稱為應用程式聯接使能的概念 (ALE) , 可以 控制不同的、 鬆散聯結的SAP應用程式的業務資訊的交換, 並不是 運用 集中的資料庫聯結應用程式, 而是同步及同步通訊聯結。
1.9.4.1. 分配方案
跨不同的資料庫分配企業資料的可能性與SAP系統的業務組織單元相關 (工廠、 公司代碼、 成本控制範圍、 銷售組織等)
如具有各自後勤資料庫的工廠可由集中的會計會會計資料連接。 每個 後勤系統中, 可輸入憑證, 關轉換至記帳所在處的集中會計系統。 相 反, 重要資料從會計向非集中的後勤系統分配, 以便使憑證輸入所需特 征的核查和偏離可於此進行。
也可預想將幾個單獨的公司 (公司代碼) 與集中成本控制系統相連 (成 本控制範圍)。 取決於企業的個別需求, 可以運用由 SAP 支持的分配方 案其中之一。
1.9.4.2. 成本控制分配
成本控制範圍 (如成本要素、 作業類型) 的所有控制資料被輸入集中式 的系統並分配至分散化的系統, 這種情況下, 相同的控制範圍可擁有不 同的集系統。
控制中的所有交易資料被指定給某一特定物件 (成本中心、 定單、 項 目等) 。 這些物件代表可跨不同的資料庫公配的最小聯連接單位。 每個 這樣的物件都有一個原始系統。 通常這就是創建物件的系統。 由此, 有 關現存物件的資訊通過正轉送的部分主資料轉換至其他系統。
物件的原始不在進行記帳的系統中, 則該物件的行專案被轉換至其原 始系統並在此記帳。 通過這一方式, 全部主資料和業務資料都包括在對 象的原始系統中 (成僅在此) 。
所述功能正逐步實施。 已實現的功能的當前等級為:
成本中心僅能在成本控制範圍的中央系統中被創建。 它們在那裏有其 原始系統, 然而, 主資料和比率可轉換至其他系統, 因此可隨處記入成 本中心, 必須在系統中實施成本中心會計 (輸入的成本計算、 資產、 分 配等) 的期末結算工作。 目前僅知的其他物件 (定單、 項目等) 僅能記 入其產生處。 它信不能轉換至其他系統。
1.9.4.2.1. 對帳分類帳
對於每個控制物件的實際記帳, 對帳分類帳可並行更新至物件, 在所 分配的系統中, 更新由該物件所處的原始系統中進行。 因此, 對帳分類 帳首先僅包括應用系統物件記帳。 這些值可定期轉換至公司代碼的中央 系統和成本控制範圍。 因此, 也可在此進行公司代碼或控制範圍全部對 象的完整分析。
1.9.4.3. R/2和R/3系統間聯接
ALE 概念也可提供 R/2 和 R/3 系統間的聯接。 因此有一些限制。 有可 能運用R/2系統作為控制 (全部會計) 的中央系統。 主資料可從 R/2 系 統分配至不同的 R/3 子系統。 R/3 系統中被輸入的憑證傳回至 R/2 系統。 並不支援其他方向的資料流程。


2. 第二部分 生產成本管理
2.1.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
2.1.1. 定義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核算在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時自然產生的成本。
2.1.2.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的任務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為下列業務職能提供基礎資訊。
• 定價和定價策略
• 生產成本管理
• 存貨評估
• 獲利能力分析
R/3 系統中的生產成本管理會計包括中性訂單產品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對 象控制。

2.1.3. 生產成本核算
將生產成本核算定義為一個產品的中性訂單成本核算。 產品可以是有 形貨物, 也可以是無形產品 (服務)。 生產成本核算的目的是:
• 確定產品的製造成本和銷售成本
• 由比較成本核算來優化-產品的製造成本
• 確定產品的定價基礎
• 為下列職能提供基礎:
• 為存貨評估提供產品的製造成本核算
• 提供成本物件控制中的差異核算
• 邊際會計收益 (與獲利能力分析集成)

2.1.4. 成本物件控制
為一個成本物件搜集產品生產中發生的成本。 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 SAP 系統中應用不同的成本物件, 例如生產訂單、 備貨訂單、 或者銷 售訂單。 這些成本物件的目的在於:
• 確定一個產品的實際製造成本
• 確定並說明實際的產品的製造成本與生產成本核算間的差異
• 評估在製品
• 比較一個成本物件的銷售收入和它的銷售成本


2.1.5.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的應用
2.1.5.1. 企業的類型
生產成本管理是企業中面向生產和作業程式的一個職能。 成本核算的 方法, 尤其是製造業公司中的成本核算方法, 是由 R/3 系統後勤模組中 的基礎資料和程式確定的。 因此, 用戶不僅將會找到生產成本核算、 成 本物件控制及存貨評估的章節, 而且還可以找到下列的特殊章節:
• 通用成本對象
• 物料、 加工訂單、 成本物件層次結構
• 物料、 進程計畫表、 成本物件層次結構
• 物料、 生產訂單
• 銷售訂單、 生產訂單
• 方案、 網路、 訂單
2.1.5.2. 成本會計核算程式
在不考慮已採用的概要的情況下,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支持下列成本會 計核算程式:
• 一般附加費
• 統計標準成本核算
• 基於邊際成本的靈活的標準成本核算
此外, 該系統也為無形產品和服務生產中的生產成本管理會計提供一 個簡單的成本評估程式。
R/3 系統管理會計模組的生產成本核算程式考慮不同的企業類型和成本 會計核算程式。
2.1.6. 集成
2.1.6.1. 基本資料
在 R/3 系統中,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與其後勤模組緊密地連接。 例如, 在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中, SD模組中的銷售訂單也用做成本物件, 在成 本對象中, 成本和銷售收入進行比較。 物料單和源於數量結構的 PP 模 塊中的工作程式用於生產成本核算。 基於包含在 MM 物料主記錄中的價 格評估物料構成。 基於成本中心會計核算中的預計作業價格評估服務。 數量及價值流也被集成以便後勤模組中的每次數量移動也能通過即時的成 本核算影響相關成本物件中的實際成本。
2.1.6.2. 業務計畫
在業務計畫中, 集成能將一個主生產進度表從銷售計畫中提取出來。 一旦成本中心規劃已運行, 製造成本中心新需的作業和相關價格也將適 用。 該作業價格用於生產成本核算以計算銷售計畫的製造成本。這就結 束了計畫循壞, 計畫迴圈可以通過更改參數後再運行。
2.1.6.3. 平行貨幣
在集成的前提下, 基於其他會計核算模組的記錄, 生產成本管理會計 具有處理平行的公司代碼和成本控制範圍的記帳貨幣的能力。 生產成本 管理會計與存貨管理連接。 如果採用物料分類帳, 那麼該生產成本管理 會計也可以運用多種貨幣。
2.1.6.4.
R/3 系統的集成使得生產成本管理會計利用後勤模組中的主記錄和業務 資料並避免成本核算和成本物件控制的附加費用。


2.2. 生產成本計畫
2.2.1. 生產成本核算
2.2.1.1. 數量結構
所有成本核算都需要技術性資料: 這些資料明確了物料 的消耗和單位 作業成本核算中的耗費或者可以用於計算這些數量的資料。 他們能確定 數量結構。 如果在 SAP 系統的後勤模組中已經存在一個數量結構, 那 麼成本核算就自動地將此結構轉換成相應的成本核算項目。 這些成本核 算項目也可以人工地輸入或通過一個批輸入介面輸入。
2.2.1.2. 評估
當成本核算項目可用時, 物料消耗的數量必須以相應價格進行評估。 成本中心作業耗費則必須利用在成本中心會計核算中的已確定的成本核算 率下進行評估。 該評估率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本核算的目的。
在多級生產中, 生產程式中的連續工序的產品要單獨進行成本核算。 前一期工序的單位成本則被用作核算下一工序的轉移價格。
2.2.1.3. 成本核算運行
通過大量資料的採用, R/3 系統利用其成本核算運行工具主動地支援 多級成本核算程式。 在單個處理步驟中, 成本核算選擇物料, 通過物料 單分解確定物料構成, 然後逐步地執行成本核算操作。
2.2.1.4. 轉移策略
數量結構的分解可採用不同的策略。例如:
• 部分成本估計。 這類成本核算常常用於新產品的開發。 在這種情況下 不必對這部分及已進行過前期核算的半成品進行重新核算。
• 跨工廠的成本核算。 如果一家工廠在相同的公司代碼下從另一家工廠 採購產品, 那麼成本核算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 可以採用其跨工 廠的成本核算, 也可以將數量結構分解進行核算, 還可以將其他工 廠的產品視為一個外部採購。
R/3 系統中的生產成本核算對後勤的數量結構進行評估。 成本核算運 行主動地支持基於配料階段的大批量的資料處理工作。
2.2.2. 成本核算變式
依據生產成本核算的時間和目的, 不同的成本估計可以用不同的成本 核算變式執行和存儲。 標準成本估計、 目標成本核算、 當期成本核算和 存貨成本核算都是典型和例子。
2.2.2.1. 標準成本估計
針對現有的留置於庫存中的產品進行標準成本估計。 這適用於指定的 計畫期間(通常是一個會計年度)。 它確定製造產品的計畫成本和銷售 產品的計畫成本, 而不考慮客戶何時、 以什麼頻次訂購這些產品。
在標準成本估計中, 直接物料成本是由投料量進行核算。 直接物料的 成本通過以相應的計畫價格評估計畫數量來取得。 然後將物料的間接費 用以附加費的方式加以運用。
生產成本的成本核算以在成本計畫期間內確定的作業類型和相應作業 價格的方式進行。 為此, 必須為所有操作建立產品的計畫數量。 這通常 要在一個工作流程中完成。 生產的間接成本 ─ 在證明其不包括在作業價 格中後 -可以通過基於生產成本中的附加費確定。
管理費用和運輸保險費用與製造產品的計畫成本相關, 這是通過以百 分比的方式表達的計畫手續費率來實現的。
將由標準成本估計確定的產品製造成本轉換成標準價格表中的物料主 記錄。
2.2.2.2. 目標成本核算
在標準產品估計已經完成後, 如果一類產品的技術數量結構 (物料單 或工作程式) 發生變化, 那麼將用這類產品的目標成本核算。 目標成本 核算的獲取方法與標準成本估計相同。 當期適用的數量結構通過標準成 本估計評估方法的方式進行核算。 兩個成本核算結果的對比揭示了在技 術數量結構中產生的差異。
2.2.2.3. 當期成本核算
當期成本核算是與結算日相關的, 並為一個考慮當期數量結構和當期 價格的產品的銷售成本進行計畫。
2.2.2.4. 存貨成本核算
存貨成本核算與結算日期相關的並進行存貨評估。 能用各種評估方法 進行符合稅法或商法的評估。
此存貨成本核算成果可以以物料主記錄中相應的價格欄位進行更新, 同時調用資產負債表評估。
幾個成本核算變式允許用戶在將數量結構和評估策略作為成本核算目 標的一個職能的選擇上存在差異。
2.2.3. 成本核算成果
可以用下列三種方式分析成本核算成果:
• 項目化
• 成本要素項目化
• 成本構成分割
2.2.3.1. 項目化
項目化包含: 每個製造層次、 數量結構的所有成本核算專案以及包含 相應輸入數量和價值的附加項目(例如源于附加費計算的項目)。 這些 可以以不同的顯示方式(例如以成本要素或原始成本要素) 來分析。
項目化使得對輸入此部門和裝配的成本核算進行互動式分析成為 可能。 多級結構的分解也適用。
2.2.3.2. 成本要素項目化
成本要素專案化通過成本要素匯總專案化的成本核算專案。
2.2.3.3. 成本構成分割
成本構成分割是一個跨過所有制造層次的預計成本的包含每個自由定 義匯總。 成本最多可以劃分為 40 個成本構成。 成本的原始確認 (例如物 料成本或固定可變的生產成本) 維護所有制造層次。
在每個生產層次中, 附加於該層次上的價值和前一層次中的成本均可 以以一個成本構成分割的方式劃分。
此外, 成本構成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分析, 例如, 成本構成相關於 存貨評估、 銷售成本、 符合稅法或符合商法的存貨評估。
成本核算成果專案化反映源于生產成本管理會計和獲利能力分析視角 的不同成本核算要求。
2.2.4. 單位成本核算
基於一個人工輸入的數量結構的單位成本核算, 提供允許在 R/3 系統 中進行生產成本核算, 而無需物料單和工作程式形式的數量結構。 這就 允許用戶生成一個包括物料、 內部作業、 可變項目和附加費的成本核算 單。 因此單位成本核算可以使用所有成本核算變式。
除了中性訂單生產成本核算外, 單位成本核算也用在成本物件控制中 以便確定訂單的計畫成本, 這是在那些訂單沒有允許進行自動成本核算 的數量結構時採用。 因此單位成本核算是生產成本管理會計的普遍的計 劃工具。
採用表控制技術允許用戶創建用戶自己的單位成本核算輸入範本。 輸 入的成本核算資料通過眾多的職能(例如公式和複印職能)支持。
基於人工輸入的數量結構的單位成本核算是生產成本核算和成本物件 控制的一個普遍的成本計畫工具。
2.2.4.1. 模擬
單位成本核算也可以輸入存儲在 R/3 系統中的參考模式。 這些參考模 式允許用戶運行類比核算和多級基礎物件及物料分解核算。
用戶可以通過生產成本核算訪問已核算的物料並為基本計畫物件成本 核算在一個或幾個部門中分解相應的成本核算專案。 基本計畫物件或物 料分解的功能也可以用在一個參考物件 (例如一個銷售訂單) 的單位成本 核算中。
單位成本核算是一個自然但能夠集成的試算表, 它可以利用現存的 R/3 主記錄和價格。
2.2.4.2. EXCEL介面
用戶可以集成 EXCEL的功能。 用戶可以在一個用於評估物料和作業 以計算附加費的與R/3系統有連機介面時採用 EXCEL 技術輸入成本核算 專案並執行個別算術操作。 然後將以此方式獲取的成本核算一個 EXCEL 部分存儲到R/3系統。
單位成本核算, 通過基本計畫物件和物料分解, 提供了一個頗具威力 的工具組以模仿工程更改和新的開發。 R/3 系統與 EXCEL 的介面使得 兩個系統的優勢組合成為可能。

2.3. 成本物件控制和存貨評估
2.3.1. 成本物件控制
不同類型企業的成本物件控制包括下列職能。
• 成本預核算
• 同步成本核算
• 包含決算的期終結算
2.3.2. 成本預核算
2.3.2.1. 計畫成本
針對每個具有明確批量的訂單, 均可以運行訂單相關的成本預核算以 確定此訂單的計畫成本。 此類成本預核算用於評估已複製到此訂單的數 量結構或已由人工或批次處理輸入的成本核算項目。 成本預核算成果通過 成本要素匯總和存儲, 但他們可隨時以專案化表格的方式顯示。
2.3.3. 同步成本核算
2.3.3.1. 實際成本
同步成本核算評估所有物料或已確認為完成的作業耗費。 這就能即時 分析每個訂單的實際成本, 因此同步成本核算允許 計畫成本和實際成本 進行比較。
2.3.3.2. 目標成本
如果部分交貨已送交庫存, 那麼資訊系統就確定庫存生產中的目標成 本。 此目標成本基於標準成本估計或基於該訂單的計畫成本進行並列計 算。 以這種方式此目標成本被標準化到前一期的已交付生產數量。 庫存 生產中的同步成本核算也提供一個與訂單相應的實際成本和目標的成本比較。
同步成本核算使得隨時執行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分析成為可能。

2.3.4. 期末結算
2.3.4.1. 訂單相關的生產、 重複及流程生產
成本對象核算的期末結算包括依次運行的幾個步驟。 對於訂單生產、 重複生產及流程生產等生產方式, 在一般附加費已核算後, 才結算在制 品、 廢品和差異。
2.3.4.1.1. 結算
R/3 系統中的成本物件核算在定單生產、 重複和流程生產中提供兩個 控制和結算方法。
• 完全結算。
如果該成本物件已達到其生命週期的某一狀態, 那麼利用此方 法, 可以為相應地成本物件確定並結算總差異。
此方法常用作訂單相關的生產或流程生產中帶有短期主導時間的訂 單。 只有在最終交貨後, 差異才能通過實際總成本和轉移到庫存的 目標成本間的比較確定。 在最終交貨前, 實際成本和部分交貨貸方 間的差異被顯示為在製品。
• 定期結算
利用此方法, 可以為相應地成本物件確定在製品、 廢品和差異並定期 結算。
此方法典型地適用於重複和流程生產中的長期訂單。 在每個期間, 都 首先核算在製品和廢品的成本, 同時通過相應的數額調整實際成本。 然後為本期間確定轉移到庫存的目標成本並將其與本期間已調整的實 際成本進行比較。
2.3.4.2.
2.3.4.2.1. 記帳
針對在製品, 自動記帳可以記錄到財務會計。 廢品和差異結算到存貨 或價格差異帳戶。 利用標準成本會計核算, 他們被統計性地結算為獲利 能力分析中的定期核算。 在獲利能力分析中, 產品製造的標準成本和生 產效率都以標準成本估計的方式確定。
2.3.4.3. 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
處理與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方式時, 在期末結算時對該銷售訂單進行 成果分析。 此分析用於定期核算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並顯示準備金或在 製品。 基於此記錄, 將結果自動記帳入財務會計。 此外, 銷售收入和 銷售成本在獲利能力分析中定期結算。
2.3.5. 間接附加費
2.3.5.1. 成本核算單
期末結算的第一步是對已經記帳到定單的直接成本計算間接附加費。 附加費採用一個可以自由定義的成本核算單的方式, 以與生產成本核算 和訂單相關的成本預核算相同的方式確定。
計算間接費用按核算基礎計算, 如一個指定原始組的直接物料成本或 者生產成本。 在此核算基礎中, 可以區別固定和可變成本間的差異。 附加費可以按百分比來核算, 也可以按數量確定。
2.3.5.2. 分配
附加費的分攤將同步地貸記到成本核算單中指定的相應的成本中心。 分配的附加費可作為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
間接附加費能以不同方式來分配, 並可核算成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 的。

2.3.6. 在製品
確定在製品的方法取決於採用的是定期結算還是完全結算。
2.3.6.1. 在製品實際成本
在完全結算中, 核算在製品基於其狀態。 如果訂單被採納。 那麼在制 品就是實際成本和部分交貨貸方間的差額。 如果該訂單跨期間, 那麼庫 存的變化將定期確定。 如果該訂單是最終交貨, 那麼在製品將被結算。
2.3.6.2. 在製品的目標成本
利用定期結算, 在製品的確定取決於在分析時進入操作或記數點的數 量。 在製品的金額由進入相應的操作和記數點的成本確定。 這是在包括 關於一般附加費的產品標準成本估計的基礎上確定的。
在製品是為控制目的和資產負債表評估確定的。
2.3.7. 生產差額
2.3.7.1. 廢品
要計算差額, 應首先評估已確認的廢品數量。 利用標準成本估計的幫 助, 以與在製品相同的方式, 基於廢品發生期間的操作計算廢品成本。 考慮到計畫, 廢品計畫外廢品成本則通過成本要素和原始資料來區分和 顯示。
2.3.7.2. 目標成本
一旦確定了在製品和廢品的成本, 差異計算便能比較實際調整的成本 和目標成本。 目標成本可以通過將物料的標準成本估計標準化並通過已 按訂單數量的成本預核算 (該數量已按訂單交貨) 計算。 系統將確定目標 成本的這兩種方法定義為目標成本方案。
由於標準成本估計同時確定了物料的標準價格, 所以標準化的標準成 本估計和實際成本間的差異就說明了標準價格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 反之, 實際成本與生產訂單的成本預核算間的比較也說明了源於生產間 的差異, 即訂單的初始和結帳間的差異。
2.3.7.3. 目標成本方案
附加的目標成本方案可用於比較物料 (標準化的訂單批量成本核算) 的標準成本估計和源于生產訂單成本預核算的計畫成本。 這就能分析 標準成本估計在定單期間的差異。
2.3.7.4. 差異種類
下列差異種類按生產要素所採用的成本要素和原始成本要素確定:
• 價格差異
如果一個要素所採用的價格隨著標準成本估計更改, 那麼價格差異顯 示為差異的數量乘以實際輸入量。
• 數量差異
如果一個要素新採用的數量隨著標準成本估計更改, 那麼一個數量差 異則為差異的數量乘以源自標準成本估計的價格, 該價格通常為標準 價格。
• 結構差異
如果一個生產要素完全由另一個代替, 那麼其實際成本的最終差異將 表現為一個結構差異。
• 輸入差異
如果附加差異是在一般附加費的基礎上產生, 那麼他們將被表現為輸 入差異。
除這些通過生產要素輸入生成的差異外, 其他在生產訂單輸出的基礎 上產生的差異有:
• 批量差異
如果實際批量與標準成本估計的計畫批量不同, 那麼這是一個輸出部 分的數量差異。 然而, 一個批量差異僅在固定批量輸入到標準成本估 計時才產生。
• 轉換價格差異
如果消耗的物料以源于標準成本估計中確定的價格不同的價格進行交 貨, 那麼相應的差異顯示為輸出部分的一個轉移價格差異。
差異計算產生訂單最後的成本核算。 該訂單的目標成本被存儲並與通 過廢品成本調整的實際成本進行比較。 產生的差異由成本要素和原始成 本要素區分並存儲。
2.3.8. 結算
結算表示期末結算完成。 一方面, 將存貨理髮記帳到財務會計和利潤 中心會計核算; 另一方面結算生產訂單的差異。
2.3.8.1. 差額
處理差異的方式依據生產物料的價格控制。 如果物料以轉移價格處 理, 那麼差異就借記到物料庫存。 如果該庫存不足, 由記帳將在價格 差異科目中進行。
如果物料以標準價格法處理, 那麼差異就記帳到價格差異科目。 也可 將該差異包含於通過物料和差異種類區分的獲得能力分析中。 在該處, 差異顯示為反映相關期間生產的有效或不足的期間成本。
2.3.8.2. 獲利能力分析
在多級生產中, 半成品的差異也通過物料和差異種類轉換。 針對一般 分析,獲利能力分析通常在一個獲利能力等級的較高部門審視生產差異, 例如在分工和業務部門。
結算包括訂單最後成本核算和財務會計中的差異記帳。 同時, 結算也 可以將差異轉移到獲利能力分析。
2.3.9. 成本物件等級
成本物件控制的基礎是生產成本核算, 它用於計算即將進入庫存的產 品數量的目標成本。 依據產品訂單, 這些內在的庫存移動由產品 -- 通常 按照物料耗費和作業實際完成確認的實際成本一同輸入。 然而, 在備貨 生產和流程生產中, 參考某些實際成本的直接成本物件是難以確定的。 例如; 利用物料耗費的逆記帳, 存貨差異的分攤或者通過用於產品的生 產憑證的作業輸入。
2.3.9.1. 實際成本輸入
為了解決這些輸入的問題, 成本物件等級可以用於定義處於一個高於 產品的等級中的產品物件, 例如基於責任相關或產品相關的考慮。 可以 將那些不能在訂單等級上分攤的成本記帳到此等級的成本物件。 那些成 本物件通過將產品分配到成本物件進行定義。 然後相應的訂單由系統自 動地確定。
在成本物件等級中有兩個控制和結算方法: 基於責任的控制和產品相 關的控制。
實際成本可以輸入到一個成本物件等級的任意層次中。
2.3.9.2. 責任成本核算
將成本記帳到 可以對其進行分配 的成本物件等級 的那些層次中並且對 他們而言一個責任個體已經明確。 差異通過在該等級中的目標成本匯總 確定並顯示在實際成本被記帳及差額必須被明確的層次等級上。 將差異 結算到獲利能力分析, 那些差異可以再次分配到對其進行核算的成本對 象層次等級中。
2.3.9.3. 產品相關的成本核算
2.3.9.3.1. 成本分配
以此方法也可以將成本記帳到成本物件等級的不同層次中。 然而即使 這樣, 實際成本仍舊被分配到此等級的重點訂單中。 為此將目標成本匯 總到成本物件等級然後用作分配實際成本的基礎。 總體差異將再次在訂 單等級上進行確定並結算以便所有的成本可以顯示在製品等級上。
成本物件等級是備貨生產和流程生產中成本物件控制的一個工具。 它 將實際成本輸入到較高部門並以不同方法確定差異。

2.3.10. 存貨評估
2.3.10.1. 價格控制
在R/3系統中, 可用以下方式管理並評估倉庫庫存:
• 以標準價格或
• 以一個轉移價格
轉移價格被確定為一個移動的業務相關的平均價, 即隨著每次接收物 料或發票相應的物料價格要變化。
2.3.10.2. 物料分類帳
然而, 採用物料分類帳, 轉移價格仍可以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穩定。 所 有源於輸入物料和發票的差異將被收集到物料分類帳中, 並且同下一個 物料分類帳結算生成一個新的轉價格。
物料分類帳也允許用戶以下列三種不同貨幣計算物料評估的價值, 例 如: 本位幣, 集團貨幣和硬幣。 這對於多國家集團準備資產負債表而言 很重要。
物料分類帳允許採用一個定期轉移價格和以三種並行貨幣進行存貨管 理。
2.3.10.3. 原材料和供給
原材料和供給一般用一個轉移價格計算。 因為在成本核算中, 原材料 以標準價格輸入, 它很可能在成本物件控制中利用物料耗費確定價格差 異。
2.3.10.4. 半成品和成品
另一方面, 半成品和成品一般採用標準價格進行計算。 所有在生產中 生成的差異均結算到財務會計的價格差異科目, 並作為期間成本直接轉 移到獲利能力分析, 同時一旦它影響獲利能力分析, 那麼將立即顯示生 產效率。 在成本會計核算中產生的差異以相同的方式處理。 雖然沒有連 續地對成本物件計費, 但卻直接轉移到了獲利能力分析。

2.3.10.5. 資產負債表評估
存貨成本核算是資產負債表評估的非常有力的工具組。 首先, 相關於 原材料和供給的 (FIFO、 LIFO、 最低價值) 資產負債表評估的評估率在 存貨管理確定。 存貨成本核算還可以利用這些比率和源于成本中心會計 核算的特殊的作業價格計算與資產負債表或稅務評估相關的價格。 然後 將存貨成本核算的成本核算成果轉移到物料主記錄中的相應的價格欄位。
為了達到資產負產表評估的目的, 可以將在製品劃分為必須資本化的 部分和可以資本化的部分。 這種劃分可以通過成本要素和物料組以及通 過成本中心和作業類型進行。 通過百分比劃分也可行。

2.4. 流程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
2.4.1. 流程生產
流程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是基於 SAP 流程生產工業模組, 流程生產 工業模組的基本記錄上的。 在此模組中, 數量結構存儲於主資料中, 該 資料包括以一個物料單的形式的輸入物料和在生產程式的相應階段新需要的作業。 流程生產模組模組的特殊特徵值是處理控制工程和聯合產品的 介面。 具有迴圈結構的循壞生產程式的生產計畫和成本核算應 (例如在化 學工業中出現的) 在當期準備之中。
成本物件控制採用流程生產模組模組的分步訂單, 允許進行訂單相關 的控制。 做為一個規則, 加工訂單自動地通過物料需求計畫 (MRP) 從計 劃訂單中生成, 但它們也可以人工創建。 每個分步訂單只生產確定的一 批。 當創建分步訂單時, 將進行製造的物料主收據就被複製到該分步訂 單中, 在該處它可以被修正。
在流程工業中, 成本物件控制能夠管理個別的分步訂單。
2.4.2. 聯合生產
聯合生產在生產成本核算和成本物件控制中生成一些特殊結果。 聯合 產品便被確認為物料主記錄中的上述情況, 同時作為物料請單或物料單 中的負項目輸入。
2.4.2.1. 生產成本核算
在生產成本核算中, 聯合產品作為貸項憑證輸入同時以與評估策略 (此 評估策略是為生產成本核算選擇的) 相應的價格進行評估。
2.4.2.2. 成本物件控制
在成本物件控制中, 可以將分步訂單的實際成本結算到基於實際數量 和成本指數製造的聯合產品中。 通過權數, 可將實際成本分攤給聯合產 品, 此權數可以通過成本要素組區分。 這就使得分配成為可能, 例如將 物料和生產成本以不同的方式分攤給聯合產品。 這個權數可以被存儲到 物料主記錄, 但他們可以由訂單進行單獨地更改。 雖然在聯合生產中, 結算的目的是為了將實際成本分攤給聯合產品, 但並不需要在成本物件 控制中核算和結算差異。
聯合產品生產中的實際成本可以通過成本要素組以權數的方式分攤給 相應的聯合產品。

2.5. 重複製造中的成本物件控制
2.5.1. 重複製造
作為一個規則, 重複製造具有下列目的:
• 主生產計畫的時間相關和數量相關的準備及處理 (較少出現單批和 訂單相關的處理)
• 生產控制成本的降低及通過充分利用 PPS 工具的潛能簡化實際資料 輸入
重複製造的要求通常通過物料需求計畫 (MRP) 自動生成, 但也可以由 人工創建。 與訂單相關和批次相關的生產對比, 重複製造中的計畫訂單 不能轉換成批量生產訂單, 但可以在生產方案的基礎上分配給一個實施 計畫。 實施計畫不是指定批量, 而是存在於一個用戶自定義期間之外, 在某種情況下, 該期間將擴展到一類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 生產規劃和 控制採用生產能力計畫和進度的計畫訂單。 成本物件控制採用實施計 劃, 允許進行定期相關的控制。 換言之, 可以為每個實施計畫確定目標 成本和實際成本及差異。
在重複製造中, 成本物件控制允許採用實施計畫的定期相關的控制。
2.5.2. 成品物件控制
重複製造中的成本物件控制包括:
• 同步成本核算
• 同樣包含最後成本核算的期終結算
因為實施計畫不是批量相關, 所以不能為其顯示計畫成本。 取爾代之 的是資訊系統為基於標準價格估計相關的變化數量確定目標成本。 允許 在同步成本核算中進行附有訂單的目標成本與實際成本的比較。
2.5.3. 同步成本核算
同步成本核算評估所有的物料和在 R/3 系統生產管理模組中已確認完 成的作業消費。 有兩種方法可以用於確認完成:
• 最終成品的完成確認僅在最終產品交付到庫存才認為是完成。
• 報表點完成確認和最終成品完成確認在已定義的報表點上, 成品的 數量和廢品的數量均確認完成。 在最近報表點上, 產品已由庫存 接收。
根據完成確認, 物料可以通過分解當期物料單, 依據報表點進行倒記 帳。 由系統提供的已消耗物料的數量可以更正。 也可以選擇採用每個完 成確認, 作業可以在用於標準估計的作業數量的基礎上進行倒分配。
通過採用成本物件等級, 物料成本 (例如存貨差異) 或作業也可以直接 記帳到一個成本物件, 該成本物件記錄到實施計畫。
2.5.4. 期末結算
期間控制通常用於重複製造運行。 在附加費用分配後, 在製品確定, 提供其數量 (該數量已在報表點確認為完成) , 還未被轉換到下一個報表 點。 在接下來的工序中廢品、 目標成本和差異將基於廢品報表或進入庫 存的數量來確定和結算。
重複製造中的成本物件控制包括同步成本核算和決算。 這使其能隨時 獲取帶有訂單的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

2.6. 訂單相關或批量相關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

利用交貨到倉庫庫存的已製造的半成品和成品, 將訂單相關或批量相 關生產定義為生產計畫和控制。 在標題為“銷售訂單相關生產中的成本 物件控制”的章節中討論銷售訂單的直接生產。
生產訂單通常通過物料需求計畫 (MRP)自動地從計畫訂單中產生, 但 也可以人工創建。 每個生產訂單只明確地生產一個批次。 在創建產品訂 單時, 生產物料的物料單和工作程式將被複製到可被修正的生產訂單。 成本物件控制利用此生產訂單來允許訂單相關的控制。 換言之, 針對每 個生產批次, 能確定計劃、 目標和實際成本和差異。
在訂單相關生產中, 成本物件控制能管理每個個別的產品訂單。

2.7. 銷售訂單相關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
2.7.1. 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
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與備貨生產不同, 是專門為一個銷售訂單生產。 相關的銷售訂單, 可以跨幾個製造部門進行維護。 可以直接為銷售訂單 從外部採購物料。 因此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的共性是 銷售訂單相關的, 與備貨生產的物料相關控制相反。 每個複雜的製造 (例如工廠建設) 的成本物件控制均以專案的方式進行。 欲知詳情, 請參 閱 R/3 專案管理模組的手冊。
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的產生通常與未清變式有關並且能以不同的方式 運行。 在每種情況下, 銷售訂單生成一個生產計畫的個別需求。 在處理 此個別要求時, 採用的程式不同。
2.7.1.1. 多級需求計畫
如果在不屬製造部門中創建的次級要求也作為個別銷售訂單要求, 那 麼需求計畫就生成計畫訂單。 這些訂單被分配給銷售訂單並且被不斷地 轉換成 生產訂單或轉換成採購需求 (這是在外部採購的情況下) 。 為了能 在成本物件控制中追蹤一個銷售單的實際成本, 相關於銷售訂單的每個 生產訂單和每個採購要求均將其實際成本直接核算到該銷售訂單。
2.7.1.2. 裝配處理
如果只有產品的最終裝配是客戶指定的, 銷售訂單一創建, 那麼裝配 處理可用於創建一個相應地生產訂單。 在多級製造中, 裝配處理也可以 用於即速創建一個生產訂單的全套網路。 即然這樣, 那麼只有將最終產 品交付到銷售訂單存貨。 直接為此銷售訂單生產的裝配不作為存貨。 取 而代之是利用訂單網路將每個單獨的生產訂單結算到下一個上級部門的訂 單。
2.7.2. 成本物件控制
銷售訂單相關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包括下列職能, 在該處可以核算 並結算銷訂單的銷售成本、 在製品和/或準備金:
• 定價和核複計畫成本的成本預核算
• 同步成本核算
• 期末結算
銷售訂單相關的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能隨時比較銷售訂單專案的計 劃成本和實際成本, 同時也確定並定期結算一個銷售訂單的獲利能力。
2.7.3. 成本預核算
依據相應的數量結構, 它可能運行每個銷售訂單的單位成本或生產成 本的核算以確定該銷售訂單的計畫成本。 然後將此銷售訂單的計畫成本 以一個成本要素項目化和成本核算項目項目化的形式進行保存。
2.7.4. 同步成本核算
同步成本核算彙集在銷售訂單的生產訂單中自然產生的成本, 並直接 記帳到該銷售訂單的成本。 在資訊系統中, 用戶可以隨時比較銷售訂單 (包括相應的生產訂單) 中自然產生的實際總成本和銷售訂單的計畫成本。
用戶可以為個別訂單, 銷售訂單或為總銷售訂單選擇一個成本要素報 表。 如果用戶分析一個銷售訂單或銷售訂單專案, 那麼已經直接記帳到 銷售訂單的成本和附屬訂單中的計畫成本或記帳成本均以單獨的欄顯示。 這就允許進行當前銷售訂單控制, 儘管還未將已分配的訂單結算到該銷 售訂單。
銷售訂單控制能隨時選擇一個銷售訂單和所有相關訂單, 同時也能顯 示該銷售訂單的當期成本和獲利能力狀態。
2.7.5. 期末結算
銷售訂單相關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的期末結算包括按順序實施的幾 個步驟。 首先, 間接費用記入生產的直接成本和已經在同步成本核算內 部記帳的銷售訂單中。
2.7.5.1. 成果分析
接下來進行成果分析。 利用期末結算, 成果分析運行該銷售訂單的定 期評估。 訂單的獲利能力分析是通過核算銷售成本和生成損失準備金確 定的。 不同的評估方法適用于成果分析, 這些評估方法也可以同時用作 其他目的 (例如當地法律要求的資產負債表和合併會計報表) :
• 基於銷售收入的評估
利用這種評估方法, 成果分析通過將計畫成本和計畫銷售收入 指數運用到實際銷售收入的方式, 來計算實際記帳銷售收入的 銷售成本。 可以選擇利潤的不同方式。
• 完成百分比評估
利用這種方法, 成果分析通過將計畫銷售收入和計畫成本的指 數運用到實際成本未確定已記帳的實際成本的預計銷售收入。 實際成本用作該訂單完成程度的標識。
• 基於數量的評估
利用這種方法, 成果分析通過評估已按計劃單位成本銷售的實 際數量確定銷售成本。
如果實際成本大於在銷售收入或數量的基礎上確定的銷售成本, 那麼 差異將顯示為在製品。 在另一方面, 如果銷售成本大於實際成本, 那麼 系統則生成未發生費用的準備金。 利用完成百分比的方法, 可以將實際 銷售收入與計畫銷售收入進行比較。 如果計畫銷售收入大於實際銷售收 入, 那麼將形成一個源于可以生成銷售收入的存貨。 如果預計銷售收入 小於實際銷售收入, 那麼將生成一個超額銷售收入的準備金。
針對資產負債表評估, 可以將在製品劃分成必須資本化的成本構成和 不能資本化的成本構成。 由於在製品與物料有關, 所以這種劃分可以通 過成本要素和原始要素組進行, 也可以利用成本中心和作業類型來進 行。 劃分也可以在百分比基礎上進行。
2.7.5.2. 結算
銷售訂單的結算包括期末結算。 利用結算, 將準備金和在製品記帳到 財務會計和利潤中心會計核算。 如果該科目已通過銷售成本會計結算, 那麼銷售成本也可以利用結算記帳。
將訂單獲利能力結算到獲利能力分析。 在該處, 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 可以通過其構成進行區分並顯示。
利用結算, 可以將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轉移到獲利能力分析。 結算也 可以將準備金、 在製品和銷售成本記帳到財務會計中。 成果分析用於銷 售訂單控制和資產負債表評估。

2.8. 無形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中的成本物件控制
2.8.1. 成本對象
針對這類公司, R/3 系統提供一個一般成本物件, 在該成本物件中, 可以輸入計畫成本、 實際成本和統計指標以表明作業數量和製造的產品 數量。
該一般成本物件可用於顯示提供服務的計畫成本和實際成本並將這些 成本與提供的服務相匹配。 然後可以在資訊系統中利用計畫成本與實際 成本的比較分析差異。
2.8.2.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
除了採用間接附加費的常規成本核算外,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也適用 于一般成本對象。 在可選擇的計算中, 基於作業的成本核算替代通過分 步成本以附加費的方式確定的間接費用。 為此, 當收取在基於業務的成 本核算模組中確定的分步成本費用時, 該成本對象的統計指標可用作分 配基值。

在無形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中, 可以用一個簡便方式輸入和彙集計畫成 本和實際成本。 兩種核算方式能在成本物件中顯示分步成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